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7版:社区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晚报搭桥,30年后老邻居再相拥
为了孩子,我们不提这个社区的名字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一位读者说,“送救命粮的老邻居”是我邻居
晚报搭桥,30年后老邻居再相拥
“没想到早上才见报,下午就见到你们了”
终于找到谷春枝(左一)一家了,杨志茹(右一)一家来到报社和他们相认。

一个电话

“你们要找的谷春玲是我邻居”

昨日,本报社区新闻刊登《送救命粮的老邻居,你们在哪里?》后,热心市民牵线,杨谷两家30多年后走进晚报大厦相认。

“我现在跟谷春玲是邻居,她就住在二七区公安分局家属院。”二七区公安分局退休职工范先生致电本报,称他还曾和谷家大女儿谷春枝同事过。

市民杨女士第一眼看到本报报道中的老照片,就认出“这不是谷春玲吗?我虽然不清楚她在六厂的事情,但也跟她认识了几十年”。

一个担心

“30多年没见他们还能认出我吗?”

本报热线不断接到杨谷两家亲戚朋友的电话,一个个温暖人心的电话,将分离30多年的好邻居重新聚在了一起。

“终于找到他们了!过了半辈子,今天是最开心的一天。”昨日下午6时,杨志茹走进晚报大厦,等待她期盼了30多年的重逢时刻。

外边乌云还未散去,杨志茹的脸上却阳光灿烂,“太激动了,30多年没见,不知他们变样了没”。

杨志茹无法静静等待,不停向大厅外张望,“不知道他们还能不能认出我”。

一个拥抱

“相逢来得太快像是做梦一般”

下午6时30分,谷家四姐弟陆续赶到。

“杨志茹!”二姐谷春玲一眼认出了几十年未见的好姐妹。

“终于见到你们了!”杨志茹激动地迎上前,两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埋藏在心中的思念、期盼、激动,此刻全部化做温热的眼泪,沾湿了杨志茹的面庞。在场的谷家姐弟、儿女,都被这重逢的场面感染,不禁眼眶湿润。

“没想到早上才见报,现在就见着你们了。”杨志茹感觉一切来得太快,“像做梦一样”。

“一大早我女儿还没到单位,就接到两个电话,说看到报纸上寻找老邻居的报道,找的就是我们。”谷春枝说,接到女儿的电话,她赶忙看了报纸,又赶紧联系谷春玲和谷春林。

“我们看到报纸后,都非常激动,几十年没见了,我们也很想念志茹!”

一丝回忆

“那时候我们天天在一起打闹”

“谷大大把我当女儿看,给了我那么多关怀和照顾,跟他们四姐弟也像亲姊妹一样。”杨志茹回忆当年的岁月,原来10来岁的孩子,现在都已两鬓苍苍。

“我们都是爷爷奶奶了,老花镜都戴上了!”老三谷春林开怀地笑着,谷春枝、谷春玲、谷春林都已退休。

“当时才10来岁,天天在一起打闹。”谷春林又说起夏夜泼水占地盘连席而睡的日子。

“躺在凉席上一起看星星,有时因为抢‘地盘’还闹到夜里两三点呢!”围坐在一起的老姊妹都笑了。

你一言,我一语,留在记忆中的好像全是快乐和美好。

“当时的日子虽然艰难,但是人和人的感情很真挚。”杨志茹说。

一点感慨

“以前邻居互亲互助现在都不认识”

“以前的邻居才叫邻居啊!互帮互助亲得跟一家人一样,哪儿像现在,大家住对门都不认识。”杨志茹的爱人陈新顺感慨道。

“要是谷叔叔和谷大大还在就好了,我很想他们。”杨志茹陷入对往事的回忆。

“以后再也不能断了联系。”杨志茹拉着谷家姐弟的手,“要常来常往!”

谷春玲说:“咱们本来就是一家人,逢年过节还要走亲戚嘞!”

杨志茹不忘报“一饭之恩”,“一家人”在饭店为团圆干杯,老姊妹们有说不完的话。

30多年过去了,他们都已两鬓斑白,“不管有多大的变化,可重聚在一起时,又像回到了过去。”杨志茹看着亲如一家的谷家四姐弟感叹道。

席间,杨志茹得知,马上就是谷叔叔30周年祭日。大家相约,农历十月一去邙山为谷叔叔扫墓。 晚报记者 汪永森 实习生 蔺洋 文/图

从2005年开始,由郑州晚报发起的郑州邻居节轰轰烈烈地展开。

其实,邻居节不只是个概念,只要邻里和谐相处,天天都是邻居节。

从本月2日开始,晚报将通过版面,回归邻居节。倾听所有社区邻里之间的感人故事,走进每个社区,记录社区的点滴真情。

如果你要讲讲社区的人和事儿,请登录www.izzwb.com留言,或者拨打本报热线67659999,记者会第一时间和你联系。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