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48版:大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他要我多学些东西专心念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李敖送儿子北京读书
李戡说父亲不希望自己像他当年那样成为混世魔王
“他要我多学些东西专心念书”
18岁的李戡与75岁的李敖在上海老锦江贵宾楼。
1957年大学时代的李敖:在台大傅园。
李戡到北大报道第一天即遭到媒体围追堵截。

李敖送儿子北京读书

李戡说父亲不希望自己像他当年那样成为混世魔王

今年,李敖75岁,儿子李戡18岁。8月26日,这个自称是“祖父辈”的父亲带着妻子和一双儿女,再度踏上了大陆的土地。

这是李敖第二次来到大陆,带着即将进入北京大学的儿子李戡。与以往锋芒毕露、四面出击的李敖不同,作为父亲出现的李敖显得脉脉温情。

“我们要搂在一起照!”8月28日晚10点半,李敖步入老锦江贵宾楼,大力搂过儿子,拒绝了摄影记者让他坐着、儿子站在他身后的拍摄姿势。

他穿着招牌的红夹克,和儿子像兄弟俩一样笔直地站立着,在面向镜头微笑时,不忘中途检查了一下儿子的表情。“戡戡,要笑啊,笑一下!”穿着一件白衬衣,有点拘束的李戡羞涩地笑了。

高中毕业后,李戡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写就了人生的第一本书——《李戡戡乱记》,痛批台湾教育制度的黑暗面。一经推出,立即引起了媒体的追逐,“我儿子以后是要超越我的。”向来骄傲的李敖,第一次公开“认输”。

李戡为了圆父亲的梦想,放弃了台湾大学的入学资格,转而选择了北京大学。9月1日,他顶着“李敖的儿子”的头衔,成为北大今年最受瞩目的新生。

“我不能送你到北京,只能送你到这儿”

此次的大陆行,记者们争先恐后地大拍他和儿子的合影,捕捉父子情深的细节,他如何和儿子寸步不离,手拉手,甚至倒挽着儿子。

8月30日,在杭州的最后一晚,也是父子俩告别的前夜,不舍的情绪在父子间蔓延。下午,李敖让儿子搬来和他一起住,他的房间是大床房,这样父子二人手足相抵同睡一张床,多一个晚上相处的时间。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李敖就醒了,他轻手轻脚地下床,没有惊醒熟睡的儿子,小心翼翼地打开房门。直到李戡醒来,才发现父亲独自在外面散步很久。“可能是有点舍不得我吧。”李戡说。

当一家人坐动车从杭州返回上海,告别的时刻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原以为会和父亲一起去机场的李戡,向父亲挥挥手,和妹妹道了别,默默上了自己的车。“大师上车吧。”有人在一旁提醒李敖,他没有理,却走到儿子的车前,以为父亲还有交代,李戡赶忙起身下车来,还未站稳,却一把被李敖紧紧拥在怀里。

“我不能送你到北京了,只能送你到这了。”李敖对儿子说。之前一直坚称“自己不会哭”的李戡此时红了眼圈,在父亲的怀里,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

“他是个尽职的父亲”

“他对人情世故看得很淡,但他是个尽职的父亲。”李戡这样评价父亲李敖。

在台湾,李敖有两处房子,一处在阳明山上,是李敖的书房,一处是台北敦化南路的金兰大厦,王小屯带着孩子们就住在这里。李戡回忆说,自从2004年,父亲担任“立委”一职之后,由于经常会做一些电视节目,作息和全家人不一样,便去阳明山的房子里过夜,一周才下山一次和家人团聚。

而这一两年来,李敖待在山下的时间却慢慢多起来。“随着孩子年纪大起来,他意识到自己老了,对孩子的关心也比过去多了。一方面,是他作为父亲,内心深处的情感,另一方面,孩子们也逐渐学会理解自己的父亲。”在身边朋友看来,年事已高的李敖的舐犊之情在这几年格外明显。

在孩子眼里李敖是奇怪大叔

在李戡的幼年印象中,父亲总是很忙。李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特别是在台湾,人们对他爱恨的两极化,曾让两个孩子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还感到过羞愧和难堪。

2006年10月24日,为了反“军购案”,身为无党籍“立委”的李敖,头戴“V 怪客”的防毒面具,手举催泪瓦斯,大闹“立法院程序委员会”,成功阻挠了正在探讨的“军购案”议程。第二天,当时还在上“国中”的李戡便被同学们团团围住,讨论前一天他父亲的举动,“那时什么都不懂,看我爸爸在闹,我的同学只觉得很好玩,很刺激。”

在这群90后的孩子眼里,李敖不是什么著名作家,不是离经叛道的自由主义捍卫者,而是一位奇怪的大叔。“同学对我父亲的印象比较肤浅,只知道他会骂人,喜欢告人等,平时在学校里大家也会拿他开玩笑。”李戡坦言。

女儿曾认为“父亲是个‘色情狂’”

2008年4月25日,李敖在73岁生日当天,在台北发表了新书《虚拟的十七岁》。因为其中有大量的性爱描写,这本书被认为是一本“黄书”,李敖也因此饱受争议。这件事让李戡的妹妹,当时年仅14岁的李谌在学校里颇有点抬不起头来,觉得父亲这个老头子是个“色情狂”。

随着儿女的渐渐长大,李敖和孩子们的感情也逐渐变得亲密起来。长大的李戡,有更多的机会和父亲交流,李敖会和他聊台湾的教育问题,谈台大哲学系事件,这让他渐渐明白多面化的李敖所坚持的那些东西。

“你在人生里可能会遇到难题,这个难题和你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是你必须要忍耐,必须要突破,必须要警觉,这就是教育的目的。”在李戡的国中毕业典礼上,李敖曾对台下几十名少年这样说道。

也正是受了父亲的影响,李戡才对台湾的教科书和教育制度有了不同的认识,才会以一个中学生的身份,跳出来抨击台湾“教育部长”杜正胜,并在两个月时间里写就了《李戡戡乱记》。

李戡无意中效仿了父亲的人生轨迹

“我的祖父,我的大姑、二姑,大姑丈都在北大毕业,我的父亲李敖困于台湾60年,以未念北大为憾,我愿意超越这60年的海峡,衔接这一心愿。”在给北大的申请书里,李戡这样写道。

1954年,不满20岁的李敖因几分之差,未能进入台大文学院,而被台大法律专修科录取。身穿一袭长袍的李敖成为台大一怪:在课堂上顶撞老师,不爱上课,第一个学期8门课有3门不及格,成为让老师无比头疼的另类学生。他的特立独行和怪异装扮,也被香港一本名为《大学生活》的杂志封为台大的“四怪三丑”之一。更让人震惊的是,他在法律系上了287天课后,突然宣布要弃法从文,退学再考台大文学院,并以高分如愿。

17岁的李戡在无意中效仿了父亲的人生轨迹。在台湾接受教育,却转过头来大骂台湾的教育制度;以高分被台湾大学录取,却转而选择了对岸的北京大学,他的行为被不少台湾人非议。

对于儿子弃台大而选北大,李敖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北京大学在世界大学排名第40名,台湾大学排名第124名,很清楚的,北京大学是优于台湾大学的,这个举动可能是个牺牲,因为台湾同胞对他可能不太谅解,但这个地区的很多人头脑坏掉了。”

李敖建议儿子专心念书

75岁的李敖,并不希望儿子像他当年一样成为学校里的混世魔王,“他要我多学一些东西,有的课台湾是学不到的,所以借这个机会好好学一学。选修课就挑一些比较有深度的课去学。不要有太多外务,专心地念书。”这是他对儿子的建议。

“逃课?应该不会,我是一个尊重学术礼教的人,不会逃课。”在进入北大的第一天,面对50多家媒体的围追堵截,李戡表现得俨然是一个乖孩子、好学生。据《外滩画报》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