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长三角、南有珠三角,在其中左右逢源的福建,为什么要搞海峡西岸经济区?它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同时包含四个省的部分城市,怎么去协调发展?
昨晚,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东南竞争力研究院院长王开明向媒体详细介绍了海西经济区的发展,并分析了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优势。
晚报记者 胡审兵 程国平 左赞 李萌/文 马健/图
观点:城市发展要有六大支撑
现在很多城市规划脱离实际,出现盲目发展的现象,结合经济区的建设发展,王开明认为城市发展要有六大支撑。
一是产业支撑。一个城市一定要有产业,如果还停留在农业上,城市肯定发展不起来。
二是人口支撑。中国不缺人口,但现在很多城市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口,城市发展应该把居民转变为市民,另外要提高城市人口的素质。
三是市场支撑。有产业吸纳大量人口,才会有市场。而很多地方造城,造完后却成了空城,缺少人口。另外,如今修建大马路大广场,却把传统市场挤没了,应该建立传统的、有特色的市场,让小商贩们生存,否则城市没有活力。
四是文化支撑。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像郑州、洛阳、开封等都是文化积淀深的城市,福建就没有,所以城市在开发时,一定要突出文化特色。“现在很多城市千城一面,建设部在开会的时候,放出四个城市的幻灯片,建的都差不多,这些城市的负责人都不敢认。”王开明说,如北京鸟巢、上海东方明珠塔,都有特色,“一个地方的城市建筑要有特色,不需要多,要少而精”。
五是基础设施支撑。包括垃圾怎么处理、污水怎么处理等,还有现在大城市面临的交通堵塞问题,新城区建设时没有旧城的负担、弊端,都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六是规划支撑。虽然说规划先行,但现在很多城市的规划做得很漂亮,但不实用。所以城市发展要有合理的规划。也就是说,在前五个支撑的基础上,在制定合理的规划,否则规划出来的东西可能不符合实际。
南边有珠三角、北边有长三角,福建在中间可以左右逢源,为什么还要建立海西经济区呢?
王开明说,2004年1月份,省里提出海西经济区这个概念后,省里的很多人不理解,连国家很多部委都不理解、不支持。
王开明分析,虽然福建夹在珠三角和长三角这两大经济区之间,但进入21世纪后,福建原来面临的优势逐渐没落、消失,加上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福建的优势慢慢弱化,加上两个三角洲的力量太大,把福建的资金、人力等都吸引走了,福建的地位被边缘化了。而重新定位福建的发展,就要从福建的比较优势入手,而不会去找劣势。
福建和台湾“血缘相亲、地缘相近、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 80%的台湾同胞祖籍在福建。清朝年间,台湾归福建管辖200多年等,“在南北挤压之下,思考福建的定位,就考虑到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而对于为何包含了广东、江西、浙江的部分城市,王开明说,区域经济是客观存在、自然形成的,历史上就有往来,所以他们都归在了一起。
王开明认为,中原经济区的名字非常好,有历史积淀,位于中国的中部,中原的中部,很多产量都位于国内第一,人力资源丰富,同时又是农业大省,这很重要。另外,还具有文化优势、区位优势等。但是,和沿海相比,河南也有不足。“目前全球化时代,海洋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目前世界最大的运输量是海上运输。”
王开明说,河南需要把现在具有的优势发挥出来,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水平,把人力资源大省变成人力资源强省非常重要。“在计划经济时代,哪里有铁路,哪里发展的就好,像河南在那时候发展就比福建好。但实行市场经济之后,人力资源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像温州等沿海城市,没有铁路,但具有人力资源优势,所以发展得快。”王开明认为,长远来看,是要提高人力资源的优势。
另外,要做好区域合作。“区域合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像浙江温州对福建闽东的影响会更大等,作为政府来说,就是要因势利导,不应设置障碍,更不应该封闭,只有开放才会有前途。”王开明说,福建的边贸城市,就相互成立有联席会议,商量相互之间如何去对接等。
此外,与海西经济区拥有的港口优势、生态优势、对台优势不同,中原经济区拥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农业资源、人力资源等)、文化优势等,应该充分的发挥出来。
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议
海西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福建也存在城市规模过小的问题。王开明说,这次到郑州来参加城市发展论坛很受启发,海西经济区与珠三角、长三角有广深珠、上海等大城市相比,福建没有特大的城市。目前,福建正在建设两个大的都市区,一个以福州为首,该区域濒江面海,宜居宜业,另一个以厦门为首,厦(门)漳(州)泉(州)都市区。
福建也在打造城市群
王开明说,海西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年来,最大的变化是基础设施大变化,海西效应逐渐形成,国家部委60多个都在支持海西建设,如铁道部投资1000亿元支持福建修铁路,交通部投资1200亿元建设海西经济区港口群,很多的台商也来投资,还有华侨、大型央企等在过去的一年里,很多都来福建投资。
回顾海西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过程,王开明表示,首先觉得省里领导的坚持、决心非常重要,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丰富它的内涵,光有口号没用,要有实际内容,福建当时确立了“四大支撑体系,四大举措”。
说说好处
为啥建“海西”?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进一步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2009年5月14日,国务院发文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
截至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张,包括福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以及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江西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揭阳共计20市,人口90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