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虫子卵产于地面,经过一个月左右孵化变成幼虫后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土里的一种霉菌侵袭了幼虫,在幼虫体内生长。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来临,霉菌菌丝开始生长,到夏天时长出地面,外观像一根小草,这样,幼虫的躯壳与霉菌菌丝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
在收藏热度不减的当下,“冬虫夏草”正成为人们的新宠。尽管,此前多位医学人士站出来戳破了它包治百病的神话。
如今,即使是在原产地青海玉树杂多县,冬虫夏草每公斤的价格也高达13万元,高者甚至可以达到26万元。而在20年前,它每公斤的价格仅仅只有200~300元。
早上先吃三颗温水泡冬虫夏草
中午两条开水煮辽参,晚上再来碗燕窝
疯狂的季节
阿拉轻轻地把一个棉布袋子放到茶几中央。袋子里面装着5000多根冬虫夏草。这是他和妻子离家一个多月来的全部收获。
这里是青海玉树杂多县。这里人们的收入来源主要就是虫草。而阿拉只是这其中普通的一员。
在当地,更是有“青海虫草出玉树,玉树虫草数杂多”的说法。而市场上每斤1000头的特优一级虫草,80%就产于杂多。
这里的人们甚至觉得,那堆昂贵的尸体比人民币要保值得多。因此,人们对虫草的挖采有些近乎疯狂。
而每年的5月下旬至6月底,就是他们上演最疯狂的日子。“每家每户的头等大事就是去山上挖虫草。”阿拉说。
此时,原本有3万人居住的杂多县城,剩下的劳动力绝对不足3000人。对此,《锦绣》杂志有这样的描述:家里铁锁把门,街头商铺打烊,就连政府机关,每个科室也只剩下一两个留守人员,这些留守人员通常是外地人。
所有的杂多人的踪迹,都只能在山上找到。通常是邻近的几家人结伴而行,带着帐篷、被褥、煤气灶和必要的粮食,一起在步力所及的山腰组建起帐篷村落。
以这个临时村落为据点,早上,他们带着青稞面和牦牛肉出发,晚上,带着一天挖到的虫草回到帐篷里。采挖是个艰难而细致的过程,一整天的时间里,他们需要趴在山坡上,歪头斜眼,透过草丛或积雪,用肉眼扫描着露出地面的棕色子座。一旦发现目标,立刻用手中特制的小镰刀,围着子座开始挖起,直到被泥土包裹的虫草完整挖出,留给草丛一个鸡蛋大小的土坑。
与此同时,城里面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在玉树,在杂多,所有的商业活动、日常消费,甚至政府政务,一切都停下来了。所有的一切,都要等虫草采挖期结束后重新开始。
而更为疯狂的是,孩子们为挖虫草,逃课的比比皆是。而在一些中小学校,甚至还特意为他们安排“虫草假”。只有到了七月,杂多的消费季节来临,街上的人渐渐多起来。市场货源充足,餐馆开门迎客,孩子回到校园。整个县城开始复苏。
交易日
杂多人们一切正常秩序的复苏,也意味着虫草交易日的开始。而集中交易地也移居玉树结古镇广场。
《锦绣》杂志描述,每天天一亮,便有一些陌生面孔照例出现在结古镇广场路口的显著位置,皮肤黝黑的是藏族人,戴着宽边遮阳草帽的是回族人。很多时候,他们看似无所事事,可一旦有当地人手里捧着色彩鲜艳的塑料袋迎面而来,他们就像猎犬看到猎物出现一样,迅速地快步凑上前去。背在身后的衣袖中露出了他们惟一的“武器”——一把精巧的铜质小秤。
他们都是专门来这里收购冬虫夏草的商人,来自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的各个地区。为了让自己的虫草卖上更好的价格,县里的牧民会赶来玉树出售。同样,为了得到更实惠的虫草,虫草商们也会在这里云集。
41岁的玉树人索南加措就是穿梭于杂多、玉树和西宁的虫草商人中间的一个。
18年前,加措每月有两百多元的收入,那时他在玉树的一家外贸公司,工作是收购和销售当地土特产品,虫草是其中最重要的盈利来源。现在,他的工作依然是收购和销售虫草,但每年的收入已经超过20万元。
20万元已经是这个行业里这一环节的收入“上限”,这标志着加措已经进入虫草行业的“上流社会”。
但不管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他们收购的目的都是同样的——带到各地出售。这样从原产地到销售地的一买一卖,价格可以涨一倍,甚至几倍。一年下来,虫草商人一个夏天的收入远远超过其他季节的总和。
几乎“无所不能”的虫草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杨大荣表示,随着近年来人们肆无忌惮的开采,一些原产地的冬虫夏草产量还不到20年前的1/30,几乎濒临灭绝。
而随着产量的减少,造假的虫草无处不在。比如,轻则掺水,重则使用铁粉、铅粉等重金属粉,最离谱的是曾经有人发现在玉树购买的虫草中间被注入了水银。
从采挖到买卖消费过程中,虫草原来就近乎神秘的药用价值因为人为或非人为的作用力而逐渐流失,但礼品市场的需要最终将虫草价格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姚一建说,冬虫夏草是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菌类,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可提高免疫力,对防癌有一定疗效。“但它绝没有现在宣传的那么神,且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吃,如高血糖、高血脂的人最好别吃。”
“从抗癌到壮阳,从美容到治艾滋病,几乎无所不能。”就是在这样的大肆宣传下,冬虫夏草似乎成了不少富人的健康“金钥匙”,特别是官员。
虫草价高主要是送礼需要
“当下某些官员最流行的‘养生经’是:早上起床先吃三颗温水泡冬虫夏草,中午两条开水煮辽参,晚上再来碗燕窝。”著名官场小说作家周梅森侃侃而谈他所了解的“官场新潮流”。
毛小姐,是北京一家冬虫夏草公司的员工。她告诉记者:“我们是常年回收虫草、燕窝、海参的专业公司,有一套正规的流程。”
“当官的找我们卖虫草燕窝的多了,我们收量大的货,您只卖一盒也不拒绝。”毛小姐介绍了工作流程,“电话接洽,有意向的话我们派人去您家,现场看货定价。”她特别强调的是,“都是一对一交易,单线联系,绝对为您的身份和地址保密,这是职业道德。”
“其实虫草的价格高,主要是礼品市场的需要,有多少人真的在吃啊。”毛小姐把这称为“循环消化”,“送礼,回收,再卖,生产出来的东西,有时候就在几个当官的家里转圈子。”
无序的市场
导致这一切的因素,就是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迟迟未能建立。
前不久,2010年冬虫夏草国际会议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会议汇聚了全球冬虫夏草主产地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200多名专家学者,是首届有关冬虫夏草的国际会议,也是这一领域级别最高的学术会议。
专家认为,虫草市场缺乏有效监管是目前市场混乱、资源乱采滥挖最主要的原因。青海省虫草协会常务副会长扎西才吉说,由于过多的炒作、过高的暴利诱惑,使得虫草行业乱象丛生。据《东莞时报》
教你识虫草
1 亚香棒虫草:子座从虫头部中央长出,不包住整个虫头;子座顶端圆形,中部四足不太突出,环纹没正品虫草那么明显,草头出现分叉的情况比较多。(正品虫草也有这种情况,但是几百条才可能看到一条分叉的,此种情况要依据其他特征识别)其他外表特征基本相同。有的亚香棒虫草虫体发白,较为好鉴别,也有黄颜色的,较为难识别。
2 凉山虫草:虫体粗短,表面棕黑色,环纹众多,有锈色绒毛,子座长,大大超过虫体,可达30厘米,分支纤细而曲折,子实体头部圆满柱形或棒状。足不明显。
3 新疆虫草:虫体似蚕,表面暗红色至紫红色,虫体质地较硬。子座通常无。新疆虫草的伪品较好识别。
4 石膏或淀粉压制的伪制品:虫体为假虫体,子座为假子座,均无真虫体和子座的特征。这种赝品最容易识别,因为是用模具压成,故大小和色泽基本整齐一致。或者放水里面一泡就原形毕露。
5 掺伪加重的虫草:用泥掺和金属粉涂抹在虫草的子座和虫体上,或在虫体内插入金属以增加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