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7版:告别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本报报道过的老焦走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本报报道过的老焦走了
为寻找离家出走的孙子
他骑着自行车,在郑州找了3年
不管刮风还是下雨
棉纺路燃气第五营业厅门前就是他的家
现在,他静静地躺在殡仪馆,等待亲人

为寻找离家出走的孙子

他骑着自行车,在郑州找了3年

不管刮风还是下雨

棉纺路燃气第五营业厅门前就是他的家

现在,他静静地躺在殡仪馆,等待亲人

昨天8点45分,裴先生来电:棉纺路和大学路口向西200米,燃气第五营业厅门口有一位老人突然死亡。

昨天9点,记者在现场看到,燃气公司第五营业厅门前挤满了围观群众,逝去的这位老人,就是本报曾报道过的老焦。

3年前,老焦为了找到离家出走的孙子,流浪到郑州。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收拾妥当后,7点钟准时蹬上自行车开始了寻孙之路。一天下来,焦大爷骑上30多里。3年时间,他骑车的里程能绕半个地球。

老焦说,他的孙子叫焦阳,今年16岁,2007年因为和家人产生了口角,离家出走。

他曾经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心愿是有生之年找到孙子。直到他去世前,仍然没有焦阳的任何消息。

8天前,老焦一病不起。

10月6日,是他最后一次骑车寻找孙子的日子。

这位老人,本报曾报道过

他曾说,最大的心愿是有生之年找到孙子

▲这张照片,是本报记者4月22日拍摄的。4月23日,本报曾刊发了他寻找孙子的故事。

他的老友发现,老焦的取药单上,写着“焦治斌”三个字。

他有亲人吗?他的家在哪里?

本报资料图片

晚报记者 黄盈 薛璐 文/图

这辆自行车再也不能陪伴它的主人了。

记者到现场时,郑大一附院的120急救车已经离开,只剩下老焦孤独地躺在第五营业厅门口的屋檐下,身上盖了一条棉被。

地面显得有些乱,两只男式皮凉鞋一远一近。一只鞋子旁边还放着几张纸币,记者数了数,6块2毛钱。

走廊地上,三盒5块钱的红旗渠摆在一起,其中一盒还未开封。

被褥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角落里,水杯、饭盒、脸盆、扫把、拖把一应俱全。旁边还有几袋包子,看得出是刚买的,还没来得及吃。

现场聚集了很多五里堡社区的居民,大家议论纷纷。

打来热线的裴先生告诉记者,老焦这几天身体不好,像喘不过来气似的。常常看到他吃药,“一粒一粒的药片,说不出来是啥药”,老人始终不肯去医院查查。

一位居民说:“往常,他都去河医的职工食堂吃饭,但这几天,他半躺半靠地坐在那儿,哪儿也没去,啥也不吃。”

“是啊,你看我还专门拿了一盒牛奶过来,准备给他呢。”另一位居民晃了晃手中的一盒蒙牛鲜奶。“他就是不说家里面的情况,一会儿说是开封的,一会儿又说他家就在大石桥那边。”附近工作的环卫工说。

五里堡派出所民警也赶到现场。

“他已经躺下8天。”居民王大爷记得很清楚。

大概是年龄相仿,营业厅隔壁小区的王大爷很能和老焦对上话。

王大爷每天都会拿个小凳子在附近的街上走走看看,时常坐在营业厅楼下,跟老焦唠几句,王大爷是这么讲述老友的:

老焦是个干净人,早上起来把营业厅门口打扫一遍,然后再用拖把拖一遍,天天如此,所以才能在营业厅楼下一待就是三四年时间。里面的小妮儿都对他可好,时常给他洗个苹果、递个包子。

有一次,他跟我说,半夜睡觉的时候,小偷把他裤子口袋的500多块钱拿走了。我跟他说,你买个带口袋的内裤,贵重东西放在这里,没人能偷走,他后来果然买了两条。

老焦被抬走的时候,身上还穿着这条内裤。

这老头也很固执,不咋喜欢说话。你给他拿东西,他也不接受。总是先给你作个揖,说谢谢,然后一挥手,意思是让你把东西拿走。

老焦还在的时候,别人来交燃气费,都把车子停在营业厅门口,要是车子摆得不整齐,他就上去跟人家讲理,非得把车子摆放整齐,还得紧挨着。

老焦不在了,中午躺在床上,王大爷没有睡着。

8天前的早上7点多,王大爷晨练回来,路过营业厅时,被老焦拦下来,“你帮我去取药吧,就在路对面的张仲景大药房。”

“他当时看起来很虚弱,已经没办法起来了。”

老焦递过去的是张已经付过钱的取药单,上面没有注明什么病因,只有日期和药名,还有包数。

王大爷在药单上第一次见到了老焦的全名:焦治斌。

王大爷从药房取回来的是已经熬好的中药,共3副,4天喝完。

当王大爷询问老友病况的时候,老焦说了句“没胃口”,转身躺了下来。

之后的4天,老焦一直躺在被褥上,没有起来过。

中药吃完后,他的病情不见好转。

两天后的中午,“我看见他起床了,走路时身体很不灵便,径直往社区医院走去。”附近居民刘大妈回忆道。

记者在现场捡到一瓶药,药品上写着“多酶片”,药品治疗用途写着专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打开药瓶,里面的药还剩一半。

这是老人最后一次离开自己的床铺。

昨天早上7点,刘大妈晨练回来,看见营业厅一名扎着辫子的女工作人员正在给焦大爷送开水,还有一个洗好的苹果。

“当时他坐起来,跟小姑娘作揖,摆手让人家拿走。但是小姑娘还是把苹果和水留下了,嘴里还说‘有事就喊我,知道吗’?”

前后不过一个小时,吃完早饭的刘大妈拿了瓶酸奶再回来时,老焦已经走了。

蓝色的暖瓶还在,满满一壶热水。旁边放着一兜蒸包子,一袋油酥饼,还有一瓶八宝粥,看起来,是不同的好心人给老焦买的早餐。

下午2点,老焦的遗体被殡仪馆运走了。

对于老焦,五里堡派出所的民警们都不陌生。

最初,民警以为他是流浪老人,主动联系收容所,想给他找一个安身之处。

但是,民警的好意却遭到老人的拒绝。“我是来找俺孙的,不用你们管。”

民警们只得作罢,巡查的时候会特别到老焦蜗居的地方看看他。

直到前几天,民警才从王大爷口中得知了老焦的全名:焦治斌,于是大家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老焦的亲人。

他们在全国人口户籍查询库里面搜索,发现全省只有一个叫焦治斌的人,户籍在开封,“但一看照片,跟老爷子完全不像。”

民警又从燃气公司职工处了解到,老焦曾说过,自己的家在西环边的老俩河村。

民警跟老俩河村的村支书取得了联系,经过查找,村支书回复说,村里没有这个人。

民警又从附近居民的口中了解到,老焦可能是省电力公司的退休职工,又跑到电力公司求证,结果还是,查无此人。

记者发稿前,民警还在殡仪馆办理老焦遗体的委托手续。

他的家,在哪里?线索提供 裴先生(稿费100元)

老友说,人们对老焦可好啦

“里面的小妮儿时常给他洗个苹果、递个包子”

生命中的最后8天 他给老友说了句“没胃口”

他的遗物中,有6块2毛钱 刚买的几袋包子还没来得及吃

老焦,你的家在哪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