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几百名演员扮演的活字印刷字模通过不断变幻,用大篆、小篆、楷书三种不同字体展现了同一个汉字——“和”。这一幕至今让人津津乐道,而这个包含“和谐”“和平”“和睦”等意义的汉字,最近再度被评选为“最中国”的汉字。
票数集中汉字是儒家文化关键词
最新一期的《中华遗产》杂志发布了该社组织的“100个最具中华文化意义的汉字”评选结果。100个“最中国”的汉字中,既有代表着社会文明发展的耕、禾、农、家、田、丝、工,也有包容着中国哲学、宗教、社会文化思想的儒、道、佛、悟、戒,体现国家情怀的中、东、北、土、社、九、鼎、国。
50余名中国历史、语言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先行海选出374个汉字,再进行终审。主办方同时还在中国国家地理网、汉字网等网站广泛征求网友意见。“和”字赢得网上最高票数,也获得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李贞德等专家的大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