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7版:少林武术节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少林七十二绝技集体亮相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梅花砖功、千层纸、铁布衫功……
少林七十二绝技集体亮相
◀少林七十二绝技之梅花桩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少林七十二绝技表演区,150名少林鹅坡弟子正在演绎少林绝技——梅花砖功、千层纸和铁布衫功。

表演梅花砖功的队员个个身轻如飞燕,优雅自如地走出了八卦图阵。

如果说梅花砖功练的是身形,那么铁布衫功就是以气势取胜。队员们动作统一,声音震撼,冲拳、抗臂、拍背、打胸、踢裆、靠背、踢腿等动作一气呵成,煞是好看。

而少林绝技千层纸更让人耳目一新。千层纸由上千张长45厘米、宽35厘米、厚45毫米的练功纸制成,四周及背面镶嵌上木板,只留拳头大的空隙。

“开始”的号令一发,队员们迅速摆成马步冲拳和弓步冲拳的姿势,快速发力,准确出拳,眨眼工夫便把全部的纸打得稀烂。

记者发现,在各个迎宾表演区,就属少林绝技区最受欢迎,飞檐走壁、沙袋功、铁牛耕地功、拍打功、铁臂功、跑桩功、梅花桩功、金钟罩、铁布衫、杠铃功、铁砂掌、朱砂掌、石锁功、鹰爪功、千层纸、走砖功、金龙手等少林绝技看得大家眼花缭乱。各国使者还抢着要与少林小子合影留念,直竖大拇指。

当然,少林寺也有着“动静皆宜”的一面。瞧,这厢的琴棋书画区,老和尚正在书写《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而小和尚们正在用古筝弹奏《笑傲江湖》,颇让嘉宾们心里微微一颤。

晚报记者 孙娟 董洪刚 袁建龙 李雪 李萌 薛璐/文

晚报首席记者 贾俊生 晚报记者 白韬 张翼飞/图

草坪一侧,身着武僧服的演员们,每7人一组,6人分站两侧环抱朱红色木桩,一人赤膀站在木桩前面。伴随着他一声怒吼“撞”,6人用尽全身力量抱桩向他的腹部撞去。赤膀者一个趔趄,双手用力捶胸大喝一声,再次以弓步前倾身体迎桩。十几个来回下来,赤膀者的胸口腹部已被撞得通红,其余6人也满头大汗。这是迎宾式绝技区的表演“罗汉撞钟”。

其中,赤膊上阵的许峰来自释小龙武院,出于对武术的热爱,两年前他从江苏老家来到登封,“20岁来到这里,就是想系统地学习武术,我发现越练越觉得武术是国粹,永远也练不倦。”

大豆练手,稳准狠快

12岁的重庆娃朱鸿兴小学刚毕业就来到了少林寺武僧团培训基地,成为一名武僧小学员。没想到自己接触的第一个招式就是闻名遐迩的“朱砂掌”。“教练说练习3年后才能真正用手插入朱砂中,现在是刚起步要求我从大豆练起。”朱鸿兴和其他50个小演员在口令中一次次将双手交替插入装满大豆的铁钵中,乍一看是一件很轻松的事。记者体验了一把,嚯,没插几下,手指头就有种生疼的灼热感。

“这个有技巧,得把手指头叉开,速度快、手要又狠又准。”朱鸿兴听教练说,练习大豆是容易些的,比起用真的朱砂简直是小菜一碟。“用朱砂的话,手因为摩擦把朱砂加热会被烫伤,每天训练完都得用中药泡手。”教练张军说,这次参与演出的小学员平均年龄12岁,都是刚刚来基地不久。孩子们刚开始练习时手指头都被磨出水泡和茧子,但没一个人喊疼喊累。

提起少林绝技,不得不提铁砂掌。“这门绝技是用铁砂和药物配合而操练的,练至掌部坚硬如铁,臂长力增,功力深者可以碎砖断石。”教练说,经过练习铁砂掌功夫,可使腕指关节灵活,肌肉韧带的力量增长,强劲有力。

一张小桌子,桌上一个长方形的沙袋,就是练习铁砂掌的入门道具了。别看不是真正的铁砂,小学员们个个扎好马步,目不转睛地盯着沙袋,待出击时肘关节和腕关节突然伸直,劲达掌心,同时开声一喊,不由得让观众心神猝然一惊。

路边一个5岁的小观众不禁停下脚步,模仿着他们的手势,煞有介事地附和着,“嘿哈、嘿哈……”

花絮之朱砂掌

花絮之罗汉撞钟

花絮之铁砂掌

赤膊上阵,怒吼一撞

猝不及防,就是一掌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