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中国新闻界最高奖揭晓
本报持续报道的《最美乡村女教师——李灵》
该作品是本届河南唯一的二等奖,也是最高奖
晚报人用辛勤和汗水收获了丰硕成果
21件作品分获中国晚协赵超构新闻奖、河南新闻奖,为历年获奖最多
□晚报记者 王翠
本报讯 10月20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评选结果揭晓,本报连续报道《最美乡村女教师——李灵》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同时,2009年度赵超构新闻奖和第二十七届河南新闻奖公布的获奖名单中,本报也有多件作品入围。这是郑州晚报历年来获一等奖篇数最多、获奖总篇数最多的一年。
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的获奖作品中,共有来自全国报社、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新闻网站的277件作品。其中,特别奖2件,一等奖42件,二等奖87件,三等奖146件。由本报记者何水清、辛晓青、王菁、李丽君采写,石大东、马武、安学军、赵青编辑的连续报道《最美乡村女教师——李灵》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是本届河南省获得的唯一二等奖,也是最高奖。
此前,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第二十五届年会揭晓的2009年度赵超构新闻奖458件作品中,本报共有5件新闻作品上榜,连续报道《美丽的李灵,和她撑起的希望》获特等奖,通讯《温总理回信,祝贺他们夏粮丰收》(记者张锡磊 编辑石大东 程玉峰 李杏村)获一等奖,消息《三年间出租屋内走出13个研究生》(记者徐富盈 编辑刘德华),通讯《千古之谜解开 曹操葬在安阳》(记者张锡磊 杨伟 王战龙 编辑赵青)获二等奖,论文《报纸版面语言与视觉歧义》(作者马武)获一等奖。
在第二十七届河南新闻奖评出的463件获奖新闻作品中,《郑州晚报》共有16件作品入围。其中《最美乡村女教师——李灵》获通讯类一等奖,《收旧教辅的女教师找到了》(记者常亮 编辑石大东 赵克)、《养蚂蚱的大学生村官》(记者贾俊生 编辑程玉峰 常亮)获摄影类一等奖;消息《三年间出租屋内走出13个研究生》(记者徐富盈 编辑刘德华),通讯《温总理回信,祝贺他们夏粮丰收》(记者张锡磊 编辑李杏村)获二等奖;消息《教室冷飕飕,冻坏孩子手》,消息《3.3万元工钱抵来一只狗》(记者熊堰秋 编辑马少钧),消息《据说这是全国仅存的一个全石材教堂》(记者徐富盈 编辑刘德华),通讯《河南古琴 知音难觅》(记者 杨宜锦 董玉婕 编辑乐天),言论《每一棵树,都是活着的风景》(记者何水清 编辑曹杰),摄影《告别高中的日子》(记者马健 编辑赵克),摄影《南水北调穿黄工程首条隧洞昨日贯通》(记者白韬 编辑王梓)荣获三等奖。本报2009年4月24日A25版(编辑王绍禹)获版面类一等奖,2009年1月10日A08版(编辑王长善)获版面类三等奖;《市仲裁委办公室原主任一审获刑17年》(作者周鸿斌 编辑黄波涛)获漫画类三等奖。本报“读报短‘评’快”栏目(编辑石大东 程玉峰 安学军 曹杰)荣获“报纸名专栏”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