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2版:财经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50亿,建设河南新一代产业大军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中原崛起,这不仅是河南经济的机遇
更是河南2000万剩余劳动力的机遇
50亿,建设河南新一代产业大军

中原崛起,这不仅是河南经济的机遇

更是河南2000万剩余劳动力的机遇

据昨日《环球时报》报道,继去年入选美国《时代》年度人物后,“中国工人”再次作为一个群体荣登美国著名财经杂志《财智》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

工人,再次站在了时代的窗口。

“河南有1亿人口,去年我省与国家人保部签署备忘录,要把河南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昨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新闻发布会,详解了刚刚出台的《河南省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省人社厅职业技能建设处栾雷处长说,将用3到5年时间,投入50亿元,助推我省全民技能振兴。

晚报记者 辛晓青

背景

产业转移,中原复兴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经说,中原经济区机遇正当时,大量的产业正向中西部转移,“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其规律都是80%的人口聚集到离海不到100英里的地区,人是跟着就业走的。但中国有个特殊情况,就是沿海面积很小。”

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开始向中部转移,而河南的交通枢纽地位造就了便利的物流环境,河南的1亿人口造就了人力资源优势,河南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是天时地利人和,这样的机会下,河南将实现多少人的就业,很多人还无法估算。

栾雷说,“河南的1亿人口,70%在农村,农村有5000万到6000万劳动力,其中剩余劳动力2000多万。”他认为,河南经济的机遇,就是劳动力的机遇,更是等待就业的2000万剩余劳动力的机遇。

政策解读

工人,再次站在了时代的窗口

表彰专家,也表彰工人

让工人被社会认可

当科技贡献获得社会认可,被重奖被宣传的时候,工人们往往在仰视。

郑州一个企业的工人李先生说,“工人就是干活,没啥可值得炫耀的。”

李先生的话,反映了工人们的身份自卑。他们需要被社会认可,他们做出的贡献需要被重视。

《方案》指出,将完善政策措施,建立技能人才表彰奖励机制。

据栾雷介绍,在河南省优秀专家评选表彰时,向特别优秀和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倾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进行表彰奖励。”

根据《方案》,今后河南省技术能手、优秀农民工、创业带头人将每2年评选1次,每次各评选出100名左右,纳入政府奖励范围,每人一次性奖励人民币5000元。栾雷说,这是首次将农民工和创业带头人奖励纳入政府序列。

此外,《方案》还明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公安等部门制定优秀农民工落户城镇的优惠政策。

失业培训,终身培训

建设新一代产业大军

是不是只要有劳动能力就能当工人?在刚刚进入我省的一个500强企业招聘考试就可以看到,不仅需要有基础的知识,甚至还需要有健全的人格。

栾雷提出,为了实现我省的全民技能振兴,将建立“终身培训机制”。

“入职前有岗前培训,在岗的时候需要在职培训,可能30岁前你是初级工,30岁之后需要培训晋升到中级工,再之后培训学习,成为一个高级工。失业了再就业要培训,自谋职业也有创业培训。”

《方案》中大量的内容都在围绕着提升技能进行。其中包括面向农村劳动力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实施农村劳动力“一人一技”培训计划。确保每个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劳动技能,促进其有效稳定就业。

针对企业职工,开展在岗和转岗技能培训,努力建设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新一代产业大军。推动各类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职工培训制度,年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40万人。大力推进技能再就业培训,年培训失业人员30万人以上。

学历承认,职务评审

突破界限评人才

技校毕业是啥学历?没几个人能说清楚,技校的文凭在公务员考试中,在职称评定中,一直都处于不被认可的尴尬局面。然而河南的全民技能振兴,要的就是技校学生顶起河南经济的一大片天空,就是要赋予他们更强大的社会认可度。

栾雷介绍,在《方案》中有几个重大突破,其中就包括对技能人才的评价机制。“将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限制,完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据介绍,今后开展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资格认证,加快推进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同时特别之处是高级技工学校毕业生在取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获得大专学历证书。

今年也首次明确,职称评定方面开始探索建立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贯通的新机制,明确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可申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高技能人才可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评审。

待遇提升,收入提升

请盯紧十大振兴产业

工人收入多少?是社会的最低吗?大部分是,但是也有月薪5000多元,公费旅游,老总还担心他跳槽的。本报曾经报道过的从普通农民转行的电焊工林宪周,一个月收入5280元。他靠的就是不断的提升自我,学习新技术钻研新技术,在本职工作上获得突破。

不是工人就是低收入,他们面临着大量提升待遇的机会,像林宪周这样就是,当然河南的机遇还有更多途径,选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甚至选定一个工种进行努力,就可能实现。

根据今年上半年我省提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有产业研究人士认为,将自己的定位朝向十大产业,就是未来提升机遇和待遇的好办法。据报道,这需要振兴的十大产业分别是化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装备制造业、钢铁产业、轻工业、有色金属产业、汽车产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

《方案》中表明,从2010年开始,组织全省50家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评价试点并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全省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发挥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基础作用,通过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健全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实施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方面,《方案》提出,适应我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产业集聚区发展需要,采取支持地方政府购买高技能人才培训成果的办法,促进企业、院校及社会各类培训机构加快培养一批社会紧缺、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加大重点领域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

今后每年从技术含量较高、从业人员较多的职业领域中选择50个以上职业(工种)进行比赛。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促进职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岗位成才,促使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