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创下25个月来新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11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10月份我国CPI涨幅扩大,其中城市上涨4.2%,农村上涨4.7%;食品价格上涨10.1%,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消费品价格上涨5.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5%。
在10月份CPI同比上涨4.4%的带动下,1~10月份CPI同比涨幅达到了3.0%,触及年初提出的3%左右的“警戒线”。
盛来运分析指出,10月份4.4个百分点的CPI涨幅中,新涨价因素占到3.0个百分点,是主要推手。在新涨价因素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上涨“贡献”了74%;居住类价格上涨4.9%,“贡献”了16.6%。
物价的持续上涨不仅引发了人们对通胀的担忧,同时也加大了保障民生的现实压力。
CPI创新高 数字背后的民生压力
“看现在10块钱还能买到什么?”10日晚,在济南马鞍山地下银座超市,68岁的张大娘无奈地说。鸡蛋大的红富士苹果,已经卖到每公斤7元,张大娘挑了6个,就花了5元多。“去年,这种小苹果十块钱能买一网兜。”虽然张大娘不懂什么是CPI,但她能明显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
山东省农业厅经管处副处长马怀君表示:“目前,我国物价主要表现为结构性上涨,但民众反应非常强烈,通胀容忍度较低。对中低收入家庭而言,一旦食品、生活必需品价格高涨,他们的生活质量就面临威胁。”
物价上涨 背后的推动力量
高盛中国经济学家乔虹认为,食品价格高企是CPI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乔虹表示,虽然今年秋粮丰收,产量有望实现连续第七年上升,但通胀预期上升可能会导致囤积粮食现象出现,从而阻止粮食价格在近期内下跌。来自高盛的研究数据显示,11月份食品价格同比增长可能进一步上升,对总体CPI通胀率造成更大压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在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时表示,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来自4个方面:第一是货币发行过量,这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最近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国际市场大部分商品价格都在急剧上涨;第二,也有一些临时性的因素,比如今年的蔬菜价格上涨就是因为今年的灾害天气导致的;第三,我国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资本、土地资源快速向城市流动,农村的生产资源相对减少,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上升;第四,热钱炒作的因素,今年上半年绿豆、大蒜、棉花等都出现了价格上涨,其中都有资金炒作的因素。
从“囤购”到“抱团取暖”
在济南,继前不久出现“囤气族”后,最近又出现“囤菜族”。市民林凯告诉记者,他已赶在调价前将自家的天然气卡充满,本周二济南举行关于上调天然气价格的听证会,每立方米天然气将至少上涨0.3元。这两天,由于担心天气转冷白菜价格继续上涨,他和身边不少朋友又将囤积目标投向白菜。
记者采访中发现,物价上涨中,民众并非一味节省,不少人开始主动出击,通过网购、团购等方式降低生活成本。以棉花价格不断创出新高背景下的服装为例,一位市民就表示,现在购买衣物基本上都是从实体店看中后,上网店购买,网店商品一般较实体店价格低两到三成,多的甚至达到五成。
记者登录团购网站发现,近来团购目标已从最初家具、家电等“大件”扩展到衣食住行诸多方面。不少团购网站也趁势推出打折优惠,吸引顾客。据统计,国内团购网站目前正以日均5家的速度增长。
如何追赶CPI的脚步
相较CPI涨幅而言,更多市民忧心目前的物价上涨将持续多久,究竟会涨到什么程度。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9日表示,预计今年物价指数将比3%略高。这是国家部委负责人首次公开表示,要实现年初制定3%的物价指数目标形势严峻。
“如果物价继续涨上去,而工资没有明显调整,恐怕生活水平真的会进一步下降。”在济南一家媒体工作的王峰说。
专家表示,目前物价上涨的压力短期内可能无法减轻,普通消费者要做好长期打算,一方面要勤俭节约,合理调整家庭消费支出;另一方面还是要形成投资理财习惯,用这些“额外收入”来减轻目前的物价压力。
网络热词 折射百姓生活压力
今年3月,大蒜价格疯涨数十倍,网友们借用流行歌曲《算你狠》的歌名,创造出风行网络的“蒜你狠”一词。随后,“逗你玩”“姜你军”“油你涨”“糖高宗”“苹什么”“棉花掌”“药你苦”“煤超疯”等“侃市场”词汇成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口头禅。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铁岗说:“‘侃市场’等网络热词的出现对网民来说是对现今价格快速上涨的直观感受。”
本组文图均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