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广州 大亚运
1000多年前的岭南大地上,秋风已起,惠州境内绵延不尽的一条官道上,一位长者踯躅前行。
千年以后,一句名句在中华大地上流传: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留下名句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
那个时候的岭南,尚属于蛮夷之地,只有有罪的人才有“资格”被贬到这里。惠州,与广州仅相距一百公里。当年,同属偏僻之地。
白云苍狗,沧海已经变成了桑田。
小地方广州,早已变成了大都市广州。
大广州,大亚运。
从市中心到亚运村,坐地铁需要一个多小时。广州两天,不停地听到有人这样评价:运动员村那地方啊,就是北京的怀柔、通县。
大城区,也许本就是广州人的心愿。据当地媒体报道,亚运村的房子在刚开售之际,已经达到了1.3万元一平方,而且很快售罄。
只是城市的扩展,尚不足以体现广州人的气魄。
北京奥运会的规模空前,把广州人逼上了绝路。同时,也逼出了一个新境界。
陆上开幕式难以复制?
那就到水上去吧。珠江上的小岛海心沙成为亚运开闭幕式的场地。昨晚是开幕式之前的最后一夜,在海心沙之前的花城广场上,处处张灯结彩,林立的高楼大厦上除了放射出五彩的灯光外,还都用灯饰做成了亚运会的各种标志。
行走在如此美轮美奂的地方,同行的摄影记者手中的照相机一直没停过,伴随着快门声的还有一句又一句的啧啧称赞,真漂亮、真美。当然,还少不了一句点题的话:广州真有钱,真大方。
和外围相比,海心沙的里面却是另一番天地。从进入临江大道接近海心沙的区域开始,高达2米的铁丝网已经映入眼帘,网里面,不时有武警手持警棍巡逻。
想要办一个与众不同的亚运会,自然是需要些代价的。安保,就是广州亚组委面临的最大难题。不过,这难不倒广州人。据悉,在亚运会期间,将有5.5万名民警参与其中,成为确保亚运安全的一个坚强后盾。
比安保人员更多的是志愿者,这个数字是83.3万。地铁口、公交站牌前,大路口的拐角,随处可见穿绿衣服的亚运志愿者。他们之中,有大学生、高中生,还有居委会的大妈、大爷,有报刊亭的摊主,有环卫工人……人人都是志愿者,广州亚组委把这句话变成了实质性的内容。
大城区、大规模、大手笔、大气魄……
广州亚运会还没开始,广州人却已扎好架势,要成为史上第一。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