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7版:奔粤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他们带着“夜壶”到高空中训练
他们平均每5天就磨坏一双田径鞋
他们用过的钢丝能从广州到北京
飞天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他们带着“夜壶”到高空中训练
他们平均每5天就磨坏一双田径鞋
他们用过的钢丝能从广州到北京

他们带着“夜壶”到高空中训练

他们平均每5天就磨坏一双田径鞋

他们用过的钢丝能从广州到北京

专题撰文 郑州晚报亚运前方报道组 郭韬略 薛军 白韬

节目构思很震撼

总导演最先想到的是“塔沟”

在开幕式现场主席台的对面,竖立着四座高达78米的LED显示屏,这是整个开幕式的核心。开幕式的主题是“起航”,四座显示屏就是海心沙这艘大船的“帆”。演员们给屏幕起了一个新名字——帆屏。“白云之帆”就是依托这四座“帆屏”进行的表演,8分多钟的时间内,180多名演员在地面1400多名操作手的配合下在空中要组合成海燕、雄鹰、跷跷板、笑脸、山峰等30多种图案。

这个节目的创意来自于英国舞美设计师马克·费舍尔,他也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那个大地球的创意者。“这样的空中表演,无论是高度、人数,还是难度,都是历史之最,堪称是广场艺术的一次革命。”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说。

这样的节目交给谁去完成?陈维亚首先想到的就是塔沟武校,不仅因为这个学校曾经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开闭幕式演出,更因为他们“犹如军队”一般的管理和队员“超强的吃苦耐劳精神”。

比起以往的各种威亚表演,“超越”是显而易见的。所以登封塔沟教育集团董事长刘海科在接下任务之后说塔沟武校将完成一次对自身的“伟大超越”。相比河南人只是自己跟自己比的内敛,开幕式执行导演章东新更加直接:“这是世界上危险系数最高的节目,同时也是一个让全世界震撼的前所未有的节目。”

演员层层选

5秒钟得先能做10个俯卧撑

去年7月30日,确定下了演出任务。下一步就是遴选演员,为此塔沟武校在全校两万多名学生中展开了一场“海选”。

“首先是外形,身高要在1米65到1米7之间,体重要在60到65公斤之间,块头儿太大了,对下面的操作手也是一种压力,”塔沟武校负责训练的教练李程浩说,“这个节目对人的体能、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灵敏度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在外形符合之后,首先是体能,5秒钟之内10个俯卧撑,10个仰卧起坐,这是最低要求。”

过了第一关,就开始“上天”。最初的测试,只是悬在空中两米的高度,做一些动作,然后逐次升高。

有资格进入空中训练的学员还有300多人,他们接下来要接受的就是真正的高空考验。一个条件很好,但“到了40多米的时候就不敢往下看”的学员就这样被淘汰了。“在空中做动作时,我们会突然让地面操作手放松,这样一段时间内上面的演员就成了自由落体,就像蹦极。”李程浩说。

经过这样苛刻的、反复的考验,两个月后,终于确定了180名空中演员和25名替补。据说,这些孩子都具备了在80米的高空连续蹦极超过15分钟的能力。

训练忒艰苦 带着“夜壶”空中训练

能够进入到最后的演出团队的,是幸运的,也是“最不幸”,接下来等待他们的是更加残酷的训练。

在训练中还有这样一个“奇特现象”,高空演员几乎人手一个“夜壶”带着去训练场。“在广州这边每次上去训练都有电梯,在学校时都是徒手爬上去的,再加上安全检查,穿威亚衣,每次的准备时间都有将近一个小时。如果有人想‘方便’的话,爬上爬下地太费事儿,而且人这么多,这个完事儿了那个要去,那训练就别搞了。所以学生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带着‘夜壶’上去,就在上面‘解决问题。’”李程浩说。

在海心沙的塔沟武校演员宿舍里,随处都能看到一双双“崭新”的胶底田径鞋,但拿起一看却是“触目惊心”:鞋底上都是两个大洞。即便是在地面上的操作手,也同样是个苦差事。因为要不断奔跑和空中的队友配合,平时训练他们每天的跑动距离在10公里以上,加上还要经常急停,鞋子的磨损速度非常快。平均一个人5天就要换一双鞋,1000多个人,一年多的时间,加起来光鞋子超过了10万双。因此,刘海科笑言塔沟武校成了鞋厂的“优质客户”。

而出于安全的考虑,学员身上用的钢丝每使用过五六次就必须更换。“具体用了多少我没有统计过,但这些钢丝连起来,怎么也能从广州连到北京。”总导演陈维亚说。

赢得赞誉 他们现在“很享受”

180名演员,在八块(每个帆屏都分为上下两块)帆屏上摆出不同的图案,同时还要和帆屏上打出的画面严密配合,而且全部的演出都要做到同步、整齐划一,其复杂程度已经超出了电脑的极限,只能用人工来完成。因为一旦电脑程序出现故障,极有可能出现钢丝被拉断的情况,那样后果真的不堪设想。而这又要求空中演员和地面的1400多名操作手还必须配合极为默契。

所有的画面都是先拿出草图,征求学生的意见,能不能完成,有没有危险性,学生们认为“可以做”,才会开始试验和训练。而在空中组成图案的演员,每个人所要到达的位置,都被画成具体的点位,地面上的操作手必须牢记点位,把相应的队友送到指定的位置。起初是靠喊口号来确定步伐,再配上音乐,全靠一点儿一点儿琢磨,相互之间的反复交流,才达到了现在天衣无缝的地步。

从去年7月30日开始到今年7月30日前往广州进行最后的排练,1600多名演员在登封整整训练了一年,在四季分明的河南,他们是完整地经历了春夏秋冬的煎熬。21岁的演员曹凯说,冬天是最难过的:“即便是地面上没风,到了上面风也相当大,天冷,就想不断活动,威亚衣厚,一活动就出汗,一停下来,风再吹,真是冰凉刺骨。”经历了近乎残忍的训练,曹凯说现在每次表演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从高空俯冲而下,有一种飞翔的感觉,不但刺激,而且享受。”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