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1版:对接中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承接 中原经济区优势明显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六位知名经济学家纵论中原经济区
承接 中原经济区优势明显
李连仲:著名经济学家,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局长,研究员
周载群:中国银行副行长,经济学硕士
陈栋生: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莫玮: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
魏后凯:著名区域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
喻新安:经济学家,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理事,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

昨日上午,“中原经济区建设与产业转移高峰论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来自国内的六位知名经济学专家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

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河南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比如其中部之中的位置,充足的生产要素,广阔的消费市场等。而这些优势,也正让河南成为各方资金追逐的热土。今年以来,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取得明显成效,前三季度,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028.2亿元,同比增长23.2%,目前已有68家世界500强企业、128家国内500强企业落户河南,与18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晚报记者 程国平 徐刚领 胡审兵 辛晓青/文 马健/图

李连仲

中原地区是消费的源泉

李连仲昨天的演讲完全脱稿,对河南构建中原经济区的做法表示赞赏。

“‘十二五’规划提出,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但怎么开创新局面?” 李连仲认为,河南提出中原经济区的概念,正符合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要求,为它提供了新的内容。

李连仲说,调整经济结构,转变过去靠投资、外贸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就是要扩大内需、扩大消费。在他看来,中原地区人口超过1亿,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是个消费的源泉。

目前,我们的城镇化率是46%,国外是70%~80%的水平,如果我们达到这个水平,那么中原地区有大量农民转化为市民,这批人要提出消费的需求,住房、就业、第三产业服务等,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后,中原经济区将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对于拉动消费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周载群

中原经济区有望成为产业转移重点区域

“河南地处中部,要想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实现中部与东部和西部的区域互动。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具有很大优势,一般来说,一次大的产业转移浪潮会持续10~15年,如果从2005年东部产业开始往中西部转移算起,这次转移浪潮应该会持续到2015年,因此中原地区应该想办法抓住这次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昨日,周载群谈起河南经济发展的方向,颇具前瞻性。

“中原经济区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区域,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中国银行将全力支持河南重点项目建设,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项目建设,促进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周载群明确表示,今后中国银行将在信贷投放方面全力支持河南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我认为,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资本、技术和产品创新转移,只要抓住这个核心和关键,在产业转移中把握好未来发展的方向,就一定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陈栋生

让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在中原大地扎根

昨日上午,“中原经济区建设与产业转移论坛”上发言的六位专家之中,要属陈栋生年纪最长了。昨日,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是他仍然坚持演讲了将近半个小时,时间可谓最长的。他一条腿跪在凳子上,一条腿站着,这样才能保持身体平衡,最终完成了主题演讲。陈老的稿子都是手写的。

陈栋生说,“中原兴,中华兴”,中部地区的崛起,事关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构建,事关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河南有将近2000万人在外打工,如果实现了产业转移,他们就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陈栋生说,河南省人力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为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最后,他充满感情地说:“要让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在中原大地扎根。”现场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莫玮

产业转移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莫玮说:“加快推进有序的产业转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促进产业转移和中部地区崛起也进行了明确的部署。当前,推动产业转移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引导和加快产业转移已经势在必行。”目前我国工业发展中“大而不强”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到了必须以产业转型促发展的必然阶段,产业转移也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西部地区虽然资源丰富,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较低,但是长期以来,这些优势并没有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能力仍然偏弱,所以,“推动东部地区符合条件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西部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各地区进行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

魏后凯

把大郑州打造成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

魏后凯是河南的老朋友了。昨日,魏后凯再次对中原经济区概念的提出表示肯定,他对这个区域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加快中原经济区发展需要龙头城市带动,这个龙头城市当之无愧应该是郑州!” 魏后凯说,不过,目前来看,郑州的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还不足以担当起龙头城市重任,必须进一步把郑州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引领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魏后凯认为,经过精心培育,中原经济区完全有条件成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和经济转型的经济区,“因为河南等中部地区要素成本比较低,郑州、洛阳等城市具备很好的工业基础,同时郑州又具备发展大交通、大物流的良好区位优势,完全可以借助其快捷低廉的交通物流成本为众多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物流环境”。

魏后凯还提出了一个建议:河南可以依托180个产业聚集区形成优势集群,通过产业链招商引资,完善配套产业,以中原城市群为载体,合理分工,形成错位发展!

喻新安

建设中原经济区,还得靠自己

喻新安说,中原经济区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区域,由来已久,相对独立。这个区域和全国的三个经济高地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都遥遥相望,离得很远,受它们的辐射、影响、带动比较小,打个比方就是:我们这里“七不沾八不靠”。

“谁都靠不上,只能靠自己。”喻新安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河南省的工业门类才比较齐全,39个行业大类中,河南有38个。”

这样的工业基础,毫无疑问为河南省构建中原经济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喻新安认为,“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原经济区起步、发力、见实效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工业化、农业化、城镇化“三化”同步推动战略,实施主题功能区战略,这对有着巨大人口的盘子、处于工业化快速推进时期的河南,对河南的消费空间、发展空间都是非常有利的,建设中原经济区对于河南来说是个机遇,对全国客商来说也是绝佳的商机。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