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到山前
真的有路
一个在广州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在广州想最快速地到哪儿,别指望打车,坐地铁是最现实的。广州市的常住人口达到了1200万,出租车数量才3.3万。不说是打不着车,就算打着了,不定就塞在哪里了。亚运会期间由于是单双号出行,堵车情况才有所缓解。
只可惜,这朋友晚告诉我一天。
开幕式那天,一郑州的哥儿们问怎么回去。我告诉他,如果能够赶上媒体车坐到设于天河体育中心的集散地,应该能顺利地到驻地。最大的可能是赶不上媒体车,那样回驻地至少要两个小时。
我猜中了结局,却没有猜中过程。
幸运地上了媒体车,顺利地到达天河体育中心的集散地。下车,茫然四顾,没有一辆空的出租车,怎么办?
“走着碰运气呗。”同行的老哥回答得非常痛快。
路上静悄悄,一行三人,开始了漫漫征程。
半个小时过去了,已经快绝望的我们看到了一个公交站牌前,正有一辆公交驶来,车头前显示,这是去火车站的。
“就去火车站吧,那肯定有地铁站,说不定运气好还能有空的出租车。”一位老哥建议。没有多余的语言,三人默契地向公交奔去。
还好,上车前多问了司机一句:“这附近有地铁站吗?”惊讶的师傅一抬头:“前方二十米就有。”
收回已经上去的一只脚,奔前方而去。
上车,转车,下车,出站,看到“区庄”(离驻地最近的地铁站)两个字,真是分外亲切。只不过,这惊喜只持续了几十秒,因为,门口站了好几拨人,他们都在等出租,而且从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等了很久。
反正晚了,耗呗。索性在台阶上坐下来,边聊边等。
一会儿来了辆车,注意,是私家车。一拨人上去,走人。刚开始,我们还庆幸竞争对手少了,随着人越来越少直到只剩我们仨,心里开始凉下来了:人家都是本地人,比咱了解情况,看这架势是彻底等不来车才叫家里接。
心理防线崩盘,一老哥拿起从开幕式观众席上带回的灯笼,一只手向外伸出去挑着,那几分钟,过路的司机无不放慢车速,对我们行注目礼。只可惜,没一个人停下来说:“捎你们一段?”
车到山前必有路。老祖先的智慧真的很强大。
就在等到快崩溃的时候,一辆公交车竟然从面前飞驰而过,而且这是我们曾经坐过的车,它通到驻地!
还迟疑什么?找站牌啊!
11月13日1时,在距离开幕式结束两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回到了宾馆。
“怎么回来的啊?”早已经等不及的其他同事问道。
“公交车!”三人异口同声,那口气相当自豪。
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