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6版:西城断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柿园水厂停产
西区大面积供热受影响
谁造就郑上路立交桥下“管脆脆”
郑上路立交桥天生设计缺陷,导致管网常年遭受桥体和车辆的重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7年爆管10次
谁造就郑上路立交桥下“管脆脆”

□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晚报记者 张华 实习生 董艳竹/文 晚报记者 廖谦/图

郑上路立交桥设计“天生缺陷”,7年爆管10次

从2003年开始,郑上路立交桥下爆管已是屡见不鲜了。

为啥会屡次爆管?2003年,本报曾专门做过报道。

当时,市自来水公司管网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立交桥(两层)建在自来水供水管道上,桥体自然下沉,车辆过多负荷过重、再加上传递震动等因素,致使桥上供水干管频频断裂。

这些供水干管主要用于从柿园水厂郑州西区居民供水,目前有4根干管被桥体占压,占压的管道长度都在三四百米。

柿园水厂出厂干管共有4条,由西向东管径依次为900mm、1000mm、800mm、800mm,最初铺设的时候都在道路的两边。在郑上路立交桥修建之初,建设方并没有向自来水公司征求意见,自来水公司在施工过程中向立交桥建设方提出意见但又未被采纳。立交桥建成后,4条主管道被压在立交桥下的南引桥下。

郑上路立交桥的天生设计缺陷,导致自来水管网常年遭受桥体和车辆的重压,不堪重负,7年来连续爆管10次。

3年前改造了

1000多米

这次爆管处

当时没改造

由于桥下多次爆管,2007年12月18日起,在郑州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支持下,该处自来水干管管线进行改移,该次工程改造管道总长为1086.6米,改道工程总投资570万元,主要将管道从郑上路立交桥引坡下挪移到道路绿化带下,工期40天。

昨天,现场工程人员介绍:“桥下有3个方向的管道,上次是引桥南侧发生爆裂,我们把管道移到了西侧的花坛内,就安全多了。”

此次爆管的是未改造的老供水管道。由于位置靠道路中间,正是机动车道,机械、车辆不好靠近,上次未能实施改造。此外,年久老化也是此次爆管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3年6月29日,西环郑上路立交桥北侧水管爆裂,汽车陷入桥面。

2005年8月11日,西环道水管爆裂。

2006年12月31日,郑上路立交桥水管爆裂,消防战士解救被困水中学生。

本报记者记录近年来爆管情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