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遇难人数上升到58人
记者19日从上海警方获悉,经对遇难者遗骸的DNA检测,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遇难人数上升到58人,其中男性22人,女性36人。据了解,火灾发生后,上海市静安区共接到向街道等单位申报的失踪人员56人。
伤情
15名重症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上海卫生部门正积极救治“11·15”火灾中受伤的伤员,15名重症病人目前生命体征尚且平稳,各项指标较前没有出现明显恶化迹象。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李卫平说,截至17日下午1时,共有8家医院收治伤员,目前仍住院治疗70人。
问责
又有4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上海警方19日宣布,上海“11·15”火灾事故又有4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刑事拘留。至此,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已达12人。上海警方表示,经过公安机关连日侦查,上海静安区建设总公司、静安区建筑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和上海迪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4名相关负责人对火灾事故负有重大责任,已于11月18日被依法刑事拘留。此前,公安机关已经依法刑事拘留了包括上海佳艺建筑装饰工程公司2名负责人在内的8名犯罪嫌疑人。
损失
房产直接损失近5亿元
日前,记者调查发现,“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可能将造成近5亿元人民币的直接损失。
据中介透露,目前当地二手房市场成交均价每平方米3万元。由于在胶州路公寓中,一梯六户的房型只有两户朝南,其他朝向均不太理想,因而价格悬殊。朝南的价格在每平方米2.9万元到3万元,朝北的单价则只有2.6万元。这样推算,房产损失可能达5亿元。
对于“11·15火灾”的起因,上海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程九龙在16日的新闻通报会上介绍,初步断定是工人违规电焊施工,溅落的火星点燃了建筑脚手架上易燃的尼龙织网、竹片的脚踏板造成的。但这两日来,越来越多的受灾群众和部分媒体将失火的原因,指向事发楼外墙节能改造工程时采用的保温材料。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材料?它是否具有助燃性?
保温材料引发“火烧连营”
“如果不是外墙上易燃的保温材料,这次火灾有可能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17日上午,上海起火大楼7楼业主裘女士表示。
裘女士介绍,大约10多天前,她曾就此找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以及物管。当时她看见施工队进场的材料都是一些易燃物,比如保温材料、油漆等。裘女士要求居委会介入,应让施工方出具材料进场的产品安全检测报告,“但施工方说他们有,不过我们业主都没看见。”裘女士看见电焊工就在小区内作业,就要求施工方出具“明火证”——裘女士介绍,上海世博会期间,相关部门要求焊接工作一般应在工厂内完成,如需在工地进行必须具备“明火证”。“居委会也说他们有,但我们也没看见。”裘女士说。“当时最大的担心还是在墙体安全上”,因为外墙搭脚手架需要在墙体上打很多洞,裘女士的丈夫告知。
因此,11月6日数位业主一起,联名找到上海佳艺装饰工程公司。该公司一项目经理给业主们出具了承诺书,承诺如果造成业主家墙体损坏,其后果完全由上海佳艺承担。裘女士表示,因为知晓施工材料都是易燃物,他们还曾一再提醒施工队员作业时不要抽烟、不要乱扔烟头,没想到悲剧还是发生了。
连日来,不少媒体也将大火的起因指向可燃性外墙保温材料。相关声音称:由于可燃性外墙保温材料亦具有一旦着火扩散速度快以及范围广的特点,所以导致火情迅速蔓延。
业主呼吁对材料作防火鉴定
记者曾在事发现场楼道旁的垃圾堆里找到一块保温材料,这种名为“LD-R型抗裂无机保温材料”由上海亮迪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制造。
多位业主看见,施工队员先是将外墙凿平,然后将这种保温材料喷到外墙之上,以形成保温层。这种材料凝固后会形成一种类似各种包装盒中常见的泡沫类的物质。
记者用打火机点火,看见这种泡沫会猛烈燃起,并生成大量有刺激性气味的烟雾,但当打火机离开后,火苗也很快熄灭。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当记者再次回到先前找到遗留保温材料的地址时,发现大量的建筑边角料已被清走。目击者告知,是有人前晚连夜紧急运走的。因为这些边角料都在警方的封锁线以内,应该不属于环卫工所为。
据媒体报道:经专家鉴定,上述材料学名为聚氨酯(PU),导热系数较低,在0.03左右,有很好的材料密度和抗压强度。“但这种材料缺点在于其阻燃性能差,燃烧速度快且过程中会产生熔滴,容易导致火势加速蔓延。并且,聚氨酯在燃烧时还会产生更多的有毒气体,以一氧化碳(CO)为主。”媒体引用一位勘察过火情的专家的话称,“聚氨酯在燃烧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有舆论认为,可燃性外墙保温材料燃烧后起的浓雾具有一般材料没有的强毒性,人体一旦吸入过多即会出现生命危险。
记者在采访中,多位受灾业主均表示,相关单位应该介入,对胶州路教师公寓外墙的保温材料作防火鉴定,这不仅关系到此次火灾的真相,也关系到全国更多群众的居住安全。综合新华社、《新民晚报》《上海青年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