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7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过于超前的“福利过度论”
为什么城市越大越难“宜居”?
油荒面前违规涨价图穷匕见
网民
大会堂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为什么城市越大越难“宜居”?

□邓海建(江苏)

近两个月,北京已有过两次全城大堵车,其中一次不过是下点小雨,却导致全市140多条主要线路拥堵达数小时,许多市民为此抱怨。除了房价高、交通拥堵、街区发展失衡这些市民们日常就能深切体会的“城市病”外,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城市病”。(今日本报A02版)

每年都有不少城市被戴上“宜居”的帽子,但宜居不宜居这件事,就像鞋子合不合脚,别人一般是看不出来的。一个共同的现实就是,不少城市的市民对“宜居”之说越来越心生愤懑:交通拥堵之外,房价高企、生活成本提高、空气污染、无处不在的噪音……如此这般,均让本就千疮百孔的“城市病”越发惊心动魄。

纠结于城市的“宜居”问题,其实算是旧话重提。市民日子过得不理想,城市自然就不“宜居”。不“宜居”的说法,来自升斗小民,他们挤公交挤地铁成了变形金刚,他们还房贷还到退休了还没有存款,他们在稀缺的公共资源面前遭遇“N连号”的命运,他们的薪资被菜市场的物价远远甩在后头。户籍壁垒、贫富落差、阶层断裂,当这些像锋利的刀子一样切割着失衡的城市蛋糕,城市就成了无法抛弃的包袱与无法重来的选择。

城市越大为什么越难“宜居”?表面看是资源捉襟见肘的问题,实质是城市因谁而生的命题。公共治理的逻辑如果只是围绕着既得利益群体打转,弱势群体如果在城市秩序中分享不到话语权和发言权,城市越光鲜,与底层市民也就隔膜越深。譬如自行车在城市的命运、书报亭在城市的遭逢……细节之处见真章,怪不得市民们挑剔,他们感知和体味的就是这些细节。

“宜居”的梦想要真正照进现实,不是房子车子那么简单,须从城市治理与发展的航向上有力纠偏,让那些具体而微的症结有序疏解。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