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9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艺术与文化的承载
郑州的绿
一棵大白菜
两盒火柴的温暖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艺术与文化的承载

茶博会如火如荼举行,茶叶展区人声鼎沸,茶香四溢,宾客们或围坐品茶,或议价买茶。穿过熙熙攘攘的人流笔者走进二楼紫砂壶展区,这里没有嘈杂喧哗,人们驻足不同展台前把玩着形态各异的紫砂壶,似乎在品读一本本有意义的书卷。笔者如期采访了紫砂壶艺术大师钱建荣。

说起紫砂,钱建荣滔滔不绝,让笔者增加了不少紫砂壶方面的知识。他说,紫砂文化源远流长,它兴于北宋,盛于明清。紫砂壶是伴随着茶文化而出现的,在明代就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一丸土”的美誉(阳羡,古代宜兴名),发展到今天更是一壶千金,成为收藏界的珍品。紫砂壶承载的是艺术和文化,有紫砂壶艺人的创作、有饮茶人的参与、文人书画家的创意,每把壶都赋予独特寓意。

提及如何鉴赏紫砂壶,自幼钟爱紫砂陶艺的钱建荣如痴如醉。“紫砂壶选用的原料有紫泥、红泥、绿泥三种,统称为紫砂泥,经120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烧制成‘方非一式、圆不一相’形态万千的紫砂壶。好的紫砂壶出水流畅,色不艳、质不腻,质地、胎骨坚轻,拨壶盖会有轻扬音响,壶嘴、壶把端正且分量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严谨,新壶会略带土味。”“紫砂壶讲究实用与艺术相结合,从泡好一壶好茶开始就有了灵动的生命。它有良好的透气性,夏天泡茶不发馊,冬天沸水冲不裂。”话间,他对紫砂的钟爱溢于言表。今年他还制作了4把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造型的紫砂壶,其中一把已由文化部收藏。他说艺无止境,他要继续把紫砂文化艺术精神发扬光大。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