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怀揣几多憧憬,在心中许下宏愿——像蚂蚁一样工作,更要像蝴蝶一样生活。然而,现实总比理想沉重,不如意的事时有发生。那天,她因一些琐事,跟同事发生了争吵,羞愤、悲伤、迷茫……心情坏到了极点。她扭身冲进暮色里,搭车前往城西母亲家。
见她回来,母亲脸上闪过一丝惊喜,随后从厨房端出做好的饭菜。望着闷声吃饭的她,母亲劝道:“别急,慢点吃。只要你身体好好的,妈妈心里就高兴。说起来,还得感谢那位老中医。”母亲念叨多次的一件往事,如老电影般在她的眼前回放。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格洒在床单上,一朵挨着一朵,开成灿灿的一片。牡丹图案的棉被下,两岁多的她睡得正香。母亲做好早饭后,撩起门帘进屋,给她穿好衣服,让她站在床沿。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昨天还满地乱跑的她,两条腿绵软无力,竟然无法站立。
母亲慌了神,抱起她就往村卫生所跑。医生敲敲她的腿,挠挠她的脚心,没有任何反映,就赶紧对母亲说:“孩子患的是脊髓灰质炎,这里治不好,快带孩子到县医院,找一位姓刘的老中医,他专门治这种病。”听了这话,母亲急得直抹眼泪。
县医院离村里几十里路,母亲将她揽进怀里,急匆匆往县医院赶去。母亲带着她来到县城,找到县医院的刘中医,经过进一步诊断,他对焦急的母亲说:“孩子的病发现得早,可以进行针灸治疗,隔一天来一次,20天左右即可痊愈。”
得知医疗费为20元时,母亲犯了愁,说:“我只有12块钱,孩子的病你先治着,其余的我再想办法,你看行不?”老中医和气地说:“行啊,下次让孩子她爸带着来,这么大老远的,来一趟不容易。”母亲说:“她爸在部队。”老中医听了说:“看你也挺难的,剩下的钱就免了吧。”
“这怎么行,这怎么行……”母亲不安地说:“要不,我送你两盒火柴,你抽烟用得着。”在那个贫困的年代,火柴两分钱一盒,但因为是限量供应,很难买得到。老中医正给孩子做针灸,随口应道:“记得按约定时间,带孩子来做治疗。”
母亲坚持带她去做针灸,半个月后,她的腿完全康复,又能蹦蹦跳跳了,母亲悬着的心落了地。母亲将家里的布票、糖票跟左邻右舍换成火柴票,跑了好几家供销点,终于买到了两盒火柴。
母亲把火柴揣在兜里,带着她又一次来到县城。没见到老中医,屋内有位年轻人,是老中医的儿子,他说父亲上山采中药了。母亲要把火柴留下,年轻人坚决不肯收,说:“我父亲有气管炎,已戒烟多年。火柴是稀缺品,你带回家用吧。”母亲怔住了,眼泪流了下来。
“幸亏治疗及时,你的腿没落下后遗症。孩子,你遇到了好人,要懂得感恩啊。”母亲的话如一缕轻柔的风,吹散了她心中的乌云。健康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事事锱铢必较,就显得浅薄可笑。此后,她用善良和感恩的心对人对事,渐渐走出心情的低谷,生活变得宁静而安然。
她觉得还应当去做些什么,于是,在一次助学活动中,认识了家境贫寒的范小荷。小荷的腿行走不便,从没走出过山村,她瘦小的身影,看上去是那么孤单。她不断地给小荷写信,用文字去贴近另一颗心。她只想让小荷知道,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人在关心着她,祝福着她。
小荷生日那天,她特意带着蛋糕和礼物,坐车前往乡村。小荷打开礼物时,眼睛猛地亮了一下——那是她亲手织的粉红围巾。小荷戴上围巾,给了她一个结实的拥抱,轻声说:“阿姨,您放心吧,我会活得漂漂亮亮的。”看到小荷灿烂的笑脸,她的心里满是欢喜。
曾经有一位老人,用很小的善改变了她的人生,让她的生活充满阳光。如今,她终于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去回报他的爱。想到这里,一团团的火苗在她的心底跳跃着,跳跃着。因为她知道那两盒火柴的温暖,于她,是一辈子的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