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框架
荥阳组团
开发西部城区,沿中原西路、科学大道西延,发展生态起步区,加快荥阳组团聚集新区、“四库一河”宜居生态公园建设,建成以汽车及零配件、装备制造、能源、现代物流、绿色农产品、旅游休闲等为主的西部花园。到2015年,城市人口达到21万,建成区面积达到32平方公里,生产总值达到720亿元。
上街组团
打造郑汴洛产业走廊上的重要产业基地,加快郑上快速路、五云山生态农业区建设,发展以铝及铝精深加工、绿色新材料、现代物流、生态农业等为主的西部聚集新区,建成生态宜居城。到2015年,城市人口达到17万,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生产总值达到200亿元。
登封组团
加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保护和开发,大力发展少林文化产业,着力打造“中华文化圣山、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世界功夫之都”,建成现代宜居旅游名城。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24万以上,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
新密组团
建设绿色能源、绿色耐火材料、绿色造纸和服装生产基地,努力在生物制药、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等产业实现新突破。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建设宜居能源城。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29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30万,生产总值达到710亿元。
高新技术开发区
强力发展高端产业,实施“一区多园”战略,走自主创新之路,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为载体,努力打造国家区域创新中心、中西部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成宜居高新产业城。到2015年,建成区规模扩展到65平方公里,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R&D)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达5%以上。
南部新城
(龙湖组团)
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绿色长廊及郑新快速通道和郑尧高速,拓展纺织服装基地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教育、纺织和物流产业,建成集教育培训、商业服务、交通转换和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宜居新城。到2015年,城市人口达到25万,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
西南森林
生态组团
以优化生态环境为中心,促进马寨工业园区、曲梁服装工业园区等优势产业聚集,利用贾峪、马寨、侯寨、白寨等区域多条河流的水源地,突出森林围城,努力建设“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山水融合、城乡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西南森林生态组团。
新郑组团
郑州南部副中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做精做强洁净能源、食品、纺织等产业,形成郑州南部经济核心支点;加强黄水河、双洎河、后湖水库生态综合治理和郑韩古城、裴李岗文化遗址保护;充分开发利用“黄帝”资源,努力打造世界华人最有价值的宗祖信仰文化品牌,建成华夏民族寻根问祖的宜居文化名城。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30万以上,生产总值达到710亿元。
巩义组团
建设全国有影响的铝及铝加工业、高档耐火材料、金属制品、净水材料、特钢生产基地和全省重要的能源、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建成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省旅游集散中心(郑州)的重要节点和主要面向国内市场的旅游目的地。加强交通与中心城区的对接,加快与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建成宜居工业城。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35万,生产总值达到770亿元。
郑州新区
功能空间布局为“两轴、两带、多中心、六廊、七组团”:东西向城市发展轴与南北向产业发展轴两条轴线;沿黄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带、东南部现代农业产业带;实现多层次网络化的服务模式,形成区域——城市——组团三个层次的城市中心体系;三横三纵共六条复合型的生态防护与基础设施廊道;结合生态走廊和防护绿带,形成郑东新区、经开区、航空港区、白沙组团、九龙组团、刘集组团、中牟组团等七个集约发展的城市功能组团。
沿黄文化
旅游生态产业带
重点加快沿黄生态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加快滨黄河城市湿地生态公园建设,将河洛汇流处至官渡古战场沿黄河带建设成为集文化旅游、湿地保护、生态农业、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沿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
不断拓展城市空间格局,突破三环四环界限,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实现城市功能核心区、拓展区、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差异化与特色化发展。加强商城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及大遗址的整体保护,加大城中村和城郊村改造力度,加强敏感、退化、脆弱的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城市中心区与新区协调发展,强化郑州都市区建设。推进城市网络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增强供应力和应急力。加快优化城市资源要素配置,精心打造功能布局合理、空间利用高效、服务经济发达的现代化都市中心。到20l5年,建成区人口达到390万,面积达到350平方公里。
周小舟 制图
上街组团
郑州新区
高新技术开发区
沿黄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带
西南森林生态组团
南部新城
新郑组团
荥阳组团
新密组团
登封组团
巩义组团
组团发展
不断拓展城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