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商贸流通空间布局
两个城市核心商业功能区:二七核心商业功能区与郑东核心CBD功能区。
两个城市副中心商业功能区:碧沙岗—万达功能区、曼哈顿功能区。
一轴两带:东西城市商业发展轴、沿黄河文化生态休闲商业带和南水北调生态休闲商业带。
七区:六个主要批发市场集群区(农产品、食品、汽车、纺织、建材、南三环—火车站服装及小商品批发市场集群)和一个主要物流功能区(依托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和航空港区等重点物流园项目的郑东物流功能区)。
关键词:旅游业重大工程
旅游目的地:重点建设沿黄河旅游带、南水北调线等生态体验旅游目的地;嵩山禅武文化、殷商文化等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支持建设嵩山文化产业园,建设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环球美食城、绿博园、豫博园等一批大型休闲娱乐基地。
游客集散中心:重点建设河南省游客服务中心,郑州旅游集散地。
关键词:人才工程
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用5~10年时间,建立30个国家级研发中心,20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100名,创新科技人才团队100个,创新型科技人才骨干队伍3000名。
跨越式发展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用5~10年时间,引进50名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00名全日制博士、硕士学位的海外留学人员,柔性引进1000人次海外专家智力。
院士专家“5125”工程:建立50家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100名院士、合作研发20个科技项目,培养造就500名创新型产业后备人才。
产业聚集区人才支撑工程:建立产业聚集区创新创业人才实验区;,大力。到2020年,产业聚集区拥有10万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万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5万名高技能人才。
文化艺术“名人名家”培养工程:培养选拔市级“四个一批”人才50名,省级“四个一批”人才30名,全国有影响、全省知名文化艺术名家20名。
优质教育倍增“名师名校长”工程:建立优秀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机制,启动专家型名师、校长培养工程。培养1000名骨干教师、400名郑州名师、20名杰出教师和若干名教育家;选派1000名优秀教师到乡村中小学支教;建立100个郑州中小学名师工作室、30个名校长工作室。
优质医疗倍增人才保障工程:培养住院医师500名、全科医师1000名;引进1000名医学博士、研究生,1万名医学本科生。到2020年,引进培养20名高层次卫生领军人才、50名中青年卫生科技创新人才、20个医学创新团队。
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工程:到2020年,培养引进现代服务人才20万,形成具有一等品牌的现代服务人才队伍。
就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州大学校长司福亭说,河南是农业大省,非教育强省,希望政府在政策制定以及财政投入等方面都能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司福亭表示,对于今后的教育发展,希望政府能够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一个座谈、交流的平台,加强校企合作,方便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科研上多给课题,企业多为学校提供方便,建立职教集团。”高校培养人才,企业帮助学生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双方共同合作为学生就业找出路,共同进步,是未来教育的发展之路。
搭建学校和企业交流的平台
促进高新技术和创新型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郑州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一峰表示,未来五年,高等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人才、智力和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一方面,高校应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培养大批合格人才,为加快郑州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找准与郑州市产业发展的结合点,促进高新技术和创新型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接下来,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校市、校企合作,建立与郑州市所属企业之间的合作平台、技术转移中心,开展联合申报重大科技项目和协同攻关。
河南工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玉斌说:“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规划中,粮油食品工业被列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支撑。这为河南工业大学发挥优势提供了广阔空间。”
未来五年,河南工业大学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围绕实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来设计,要紧紧围绕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来制定。将更加注重突出学科优势,进一步增强学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有力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建设。
进一步增强学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
新合并挂牌成立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法学为主干学科的现代大学。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李焕云表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将把不断的科学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相结合,不断与郑州市的整体规划相适应,不断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相促进,真正发挥学校在服务河南地方经济过程之中的“人才培养基地、智力资源基地、信息交流基地”三大作用,实现学校在服务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作贡献、在贡献中获双赢的良性互动。
发挥学校服务河南经济的三大作用
“经济要发展,科教要先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党委书记朱海风说,作为高校,应该认真研究如何在郑州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自身优势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作出新贡献。
“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坚持服务中原崛起、服务水利事业、服务社会发展的‘三个服务’办学导向,贯彻‘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以共赢求合作’的发展思路,瞄准地方经济和行业重大需求,统筹发挥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实现学校更高水平的发展。”
坚持服务社会发展的“三个服务”办学导向
谈及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中原工学院党委书记谢振山说:“高校作为政府智囊团,今后将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同时,更加主动地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下一步,学校将围绕产学研,加大高校与高校、高校与企事业单位、高校与政府的共同发展,加强联系,优势互补,争取实现‘双赢’甚至‘三赢’。”
今后高校要产学研齐头并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有幸置身于把郑州建设成‘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之中,在为此感到自豪的同时,也深感责任与义务的重大。”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力奎说,今后,航院将把郑州建设成“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做好学校办学定位,创新机制体制,优化结构,突出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未来五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机遇期。”河南经贸职业学院院长王金台说,未来五年,将是我省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完成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成并发挥功能的时期。
未来五年,学院将全力完成新校区建设,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另外,深入推进工学结合,坚持与企业开展有深度、有广度、有长度的校企合作。与区域骨干企业合作,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利用率高的实训基地,为地方人才的培养提供基地和平台。
开展有深度、有广度、有长度的校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