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1·11”单针冲顶3186点标志“秋抢”结束,到“11·30”单针探底2758点,大盘大起大落的调整是否到位?是否会如有些人所说“从哪里来再回到哪里去(即2600点)”?或者如某些人预言的“由权重股领衔的以冲4000点、6000点为目标的指数化行情已经开始”?个人的观点如下。
目前大盘基本企稳
2800点震荡箱底之所以支撑力强劲,一是因为此时市场估值不到20倍平均市盈率,是价值托住了底部。二是“11·11”后3186~2758点13.43%的连续暴跌,除市场本身有调整要求外,还有印花税谣言和国外投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利用石化双雄炸盘操纵指数、蓄意做空的人为因素,使做空动力快速得到了释放。三是两周内《人民日报》连发三篇力挺股市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发出了“避免股市大起大落”的维稳信号,尤其是时隔三年后重提“使股市真正成为增强人民群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渠道”,市场的恐慌情绪得以平复。四是国务院和各部联手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抑通胀、控物价,迅速起到了效果,降低了市场对月内加息的预期。五是周四沪市出现了1058亿的“9·27”以来的地量,这是最有力的见底信号。因为国庆后的第二天就以2806点收盘,此后两个月市场一直在2800~3200点区间巨量换手,跌至2800点附近,获利盘已经洗尽。六是石化双雄和四大银行股已由前期的空头炸盘元凶,变成了多头护盘的中流砥柱。
大盘股难有大行情
大小盘股的估值裂口返回10年前,合理吗?许多人以此作为今冬明春大盘股有大行情的理由。但是,我非常赞同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的观点:“放眼现在,可以看到市场抛掉了房地产股、银行股、钢铁股、石化股。非常基本的逻辑就是:这些股票代表了上一轮经济周期最为主导性的行业。而整个经济未来的增长,必须寄希望于一大批新兴的企业和新兴的产业来引领。”就是说,大小盘股的估值剪刀差拉大,市场弃大换小、弃旧换新、弃“硬”换“软”,是对政府“调结构、抑过剩、转方式”宏观政策的积极反应,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潮流的,是市场进步的表现,是完全合理的。
因此,大盘股在大幅下跌后,近期修复过低的估值,逐上台阶维稳搭台,是合理的。但大盘股想在年底资金抽紧、只有1000多亿成交量时发动大行情,实在是幻想。人们务必高度警惕境外投行为代表的国际热钱扬言大盘股有大行情,诱使市场追涨,以掩护他们在国庆后被套在资源股中的资金拉高出局的图谋。 李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