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6版:中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141万人争1.6万岗位,只为成为“弱势群体”?
多棱镜下,“解剖”国考热
企业“慰问”官员
不能再不了了之
河南省
报纸新闻
名专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多棱镜下,“解剖”国考热

12月5日上午,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共科目笔试举行。2011年度“国考”,共有141万人报考,连续3年超过百万,并创下4961∶1的最热职位纪录,让“国考”再次出现千军万马争抢独木桥的场面。

(12月5日新华社)

国考热背后的两大断裂

国考为何热?或者说,考生为何一窝蜂地报考公务员?一般来说,不外乎两点。一是权力因素,二是稳定因素。

其实,更该追问的是,为何公务员是铁饭碗,是稳定的职业?公务员的稳定,恰恰映射了两大不足。一方面是公务员淘汰率太低,数据显示,每年正常被辞退的公务员占总数的比例为0.05%左右,而一般正常企业的淘汰率在5%到15%之间。另一方面则说明,当下的社会保障不够健全,法治体系不够完备,如果其他职业同样享有完善的社保,比如看病不难、不贵,比如领取的养老金高,年轻人自然不必非要“觊觎”公务员,正因为在企业里,工人权利贫困,甚至朝不保夕,动辄被辞退,且无法享有完善的保障机制,才蛊惑着人们艳羡公务员,甚至千方百计地挤到公务员队伍中去。

可以说,上述种种,正说明了公务员热背后的两大断裂。因此,我们与其指责年轻人一窝蜂报考公务员,不如追问年轻人为何报考公务员?与其叹息公务员热带来的可怕后果,不如弥合公务员热背后的断裂,即约束权力,使权力不能具有太多附加值;且大力加大社会保障,健全法律法规,使人们在企业里工作,照样有尊严有保障。王石川

国考热,其实是一面多棱镜

说国考热已不是一般意义的热而是暴热,绝非夸张。事实上,如果没有“两年工作经验”这个门槛,“考碗”队伍将更庞大。尽管有专家认为这种现象说明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有志在行政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政治抱负,但是透过表象看实质,这个分析更像隔靴搔痒。

不能否认一些青年确是心怀大志。但同样也不能否认,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挤向这条独木桥,既与社会其他职业发展空间的窄化有关,又是因为“官本位”的牵引。在充满活力和机会的社会,人们的成功标准,个人的职业取向,都会是多元的,而“官本位”则是被淡化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有不少官员离开官场“下海”,而其时有关就业调查显示,有超过30%的被访者希望“自主创业”。然而这几年,又有几个官员愿意离开党政机关呢?又还有多少年轻人愿意自主创业?

存在的决不都是合理的,然而存在的肯定是现实的折射。国考热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观测和评估社会现状的坐标,是对政治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失衡的一个警示。奚旭初

国考热是权力幻想还是权利诉求?

我们不能单纯地把国考热这种现象,归咎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更不能认为是当代年轻人权力荷尔蒙的旺盛,实际上这正是公民社会里一个群体无奈的选择。

试想:如果年轻人都能找到谋生甚至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各种权利都能够得到保障,还会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对公考这般趋之若鹜吗?如果医疗、养老、住房、失业都能够有保障,更多的人恐怕还是会选择自己的专业喜好,坚持自己的专业理想。因为作为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项职业,公务员并不是能够承载所有精英的平台。而精英集中流向公务员队伍,某种意义上而言,很可能导致人才结构的失衡,甚至还可能导致专业人才的浪费。

在公考热高烧不退的风潮下,有网友感言:“我们恨贪官,又拼命报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削尖脑袋往高薪单位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找关系。总之,我们愤怒,不是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是觉得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们不是想消灭这种不公平,而是想让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有利位置。”这,或许就是对“公考热”最好的解剖。在充满种种不公和权利失陷的现实社会情境下,在多数人眼中,公务员恐怕才是权利最能够得到保障的职业。他们的这种诉求,不是为了通过公器谋私,更不是满足权利幻想,只是为了能够将自己放到权利不公平的有利位置上去。

国家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司司长聂生奎笔试当天谈到:通过数据的分析,“公务员热”出现了降温现象。认为原因是经济形势的好转,就业压力的缓解和报考的理性和报考限制条件的增加。但这些都未言及“公考热”现象出现的根本,如果不改变当前的权利现状和保障机制,过两年随着考入基层这一群体的膨胀,“公考热”势必再次出现反弹。时言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