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晒”的便宜药
心服不等于口服
医生说:每个人体质不同,病情不同
缺乏明确诊断就用药,非常危险
“晒”照片、“晒”工资、“晒”收藏、“晒”购物经验……网络时代,各种“晒”已经成为网民的时尚。在某种特殊的背景下,连药品也成为被“晒”的对象。
在国内某知名网络社区,一篇《大家晒晒用过了便宜好用的药,少受高药价掠夺》的帖子,受到了网民的普遍关注,点击量高达25万。众多网友纷纷跟帖,推荐自己用过的好药。
大家热衷于此的理由是,嫌上医院麻烦,嫌医药费太贵,这些便宜好用的药品,可作治疗参考。
然而,专家指出,每个人体质不同,病情不同,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药物过敏反应,即使症状极为相似,也有可能不适合同种药物,以此为治疗服药的依据是十分危险的行为。
网“晒”药品仅可作为感冒、上火、扭伤等小毛病的用药参考。晚报记者 邢进
怕被医院宰,网友发晒药帖
点击量高达25万
在这篇“晒”好药的帖子里,楼主(发帖人)写道:“上过几回医生的当,想到一个对付的办法,先去医院看医生,如果觉得药价高就不拿药,回来自己去买。但是到药店,你要是不清楚也会被店员忽悠。不如依靠集体的力量,大家晒晒便宜好用的药品,以便在看完医生后去找对症的便宜药。”
楼主以自己先后两次患内耳湿疹的例子,推荐了“肤轻松”软膏,这种药膏价钱非常便宜,一支只要1元钱。
据楼主讲,效果非常显著,用这个药膏涂抹几次之后,内耳湿疹两年没有再复发。
而两次就诊,医生则分别开了10多元的外用药膏和50多元的口服药物。
物美价廉的肤轻松软膏,则是楼主根据自己幼时母亲用这种药物治疗湿疹的记忆,从药店自行买来治疗的。
楼主的帖子引发了网友的普遍关注,点击量已经达25万,跟帖者众多,并纷纷推荐自己用过的物美价廉的药品。
“牙龈肿痛,牛黄解毒片,真管用,一小时见效,24小时内好了。”
“胃肠道绞痛,阿托品片两片,半小时后好了,一毛钱。”
“说起便宜又好用的药,我来谈谈感受,从前感冒发烧喉咙痛,一直是去医院挂水的,动辄一次三四百,后来听人说只要吃点很便宜的药就可以好,那就是VC银翘片和牛黄解毒片。自己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吃几片,多喝开水,休息好,两天就好了。现在家里常备这两样药,10元都不到,现在已经4年没有去医院了。”
关注度为何如此之高
去医院麻烦,医药费太高是两大主因
为什么一个没有任何“爆点”的帖子引来了这么高的关注度?网上的随机采访显示,网友嫌去医院太麻烦,嫌医药费用太高是最主要的原因。
网友“蓝色大门”说,去医院要挂号,要排队候诊,医生开具处方以后又要交费取药,起码需要4个以上的环节。现在医院人满为患,就算看个普通的感冒、上火,算下来也需要半天的时间。
“平时工作太忙,根本没时间去医院,如果有便宜好用的药参考,直接去药店买就行了,十分方便。”
网友“仲夏夜之梦”说,现在去医院看个感冒也要好几百块,如果像帖子里说的,一片阿司匹林、一包感冒冲剂就能解决问题,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草莓牛奶”说,这个帖子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关注度,还是基于医患矛盾的特殊背景,“现在患者根本就不信任医院和医生,老是觉得去医院看病会被宰,这种状况下这个帖子受热捧也是很自然的”。
个体体质不同,多种疾病症状类似
网上参考用药是危险行为
对于网友争相网上晒药一事,药学专家则表示,医学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每个人体质不同,病情不同,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药物过敏反应,即使症状极为相似,也有可能不适合同种药物,以此为治疗服药的依据是十分危险的行为。
市三院药学专家王慧敏说,医生的明确诊断才是用药的依据,对于许多种疾病来说,它们都有着非常类似的症状,如果不是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根本无法进行明确的诊断。
在无法明确诊断的状态下,自己根据网友的经验和推荐作为用药的指导,即使抛开各种过敏反应不谈,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
就在这个帖子里,楼主也在下面发帖说明:“请大家说详细点,最好是有症状,有诊断,有服药方法、用量。药是不可以随便乱吃的,虽说我们想少花钱又能治好或缓解疾病,但也要知道是药三分毒,每个人又有个体差异。所以,看到对自己的病有帮助的药也一定要先看药盒内装的说明书,看清使用范围、有无禁忌、用药量等,看自己是不是可以服用”。
感冒上火等小毛病
专家推荐几种物美价廉的药
王慧敏说,这个晒药帖得到极大关注,是因为医患矛盾的特殊背景。
实际上,“大处方”、统方回扣等不正之风虽然存在,但并非普遍现象,如果患者始终将自己置于医生的对立面,抱持不信任的态度,那么对自己的治疗是没有好处的。
“虽然根据晒药帖来作为用药参考是不科学的,但是一些诸如感冒、扭伤擦伤、发炎、上火之类的小毛病,还是有一些价格便宜、效果明显的药物值得推荐。”
进入冬季以来,本市一直处于暖冬状态,天气持续干燥,感冒患者众多,清热解毒口服液、双黄连就是治疗感冒效果较好的药物,市民家中可以常备。
又比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肠溶阿司匹林,这种药物的价格非常便宜,一瓶100片,售价才一块多钱。
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抗凝血、脑梗、冠心病的患者都需要长期服用。
干燥的冬季容易上火,口腔溃疡、牙龈肿痛都是经常发生的,清火栀麦片、牛黄解毒片等药物,家中也可常备。
不过必须提醒的是,牛黄解毒片中由于含有砷的成分,一定要避免长期以及过量服用,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