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中城市房价泡沫程度偏大
中国社科院8日发布《住房绿皮书: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10~2011)》。报告显示,今年我国大中城市房价泡沫程度偏大,部分城市房价泡沫程度过大。
绿皮书通过对2010年9月全国35个大中城市二类地段(城市一般地段)普通商品住宅集中成交价的对比分析发现,普通商品住房平均房价泡沫为29.5%,其中有7个城市泡沫成分占实际价格比例的50%以上。绿皮书显示,泡沫指数最高的前7个城市分别是,福州、杭州、南宁、青岛、天津、兰州、石家庄。这些城市的泡沫成分均占实际价格比例的50%以上。
公租房将成住房保障“新主力”
《住房绿皮书》认为,2009~2010年我国住房保障力度有所加大,公租房将成为住房保障“新主力”。
绿皮书指出,2010年住房保障目标进一步提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的201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目标是: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20万户,总量比上年增加1/3。2010年众多城市明显加大了保障房的供应力度,例如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
“公租房将成住房保障的‘新主力’。”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姜雪梅博士说,我国不仅从资金、土地供应、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住房保障的建设力度,而且也加大监管力度。
消费者处“买不起”兼“租不起”困境
《住房绿皮书》指出,2009年~2010年,我国购房者趋于观望,租房者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租购两难窘境乍现。绿皮书在分析2009~2010年住房市场情况指出,住房购买消费者多数认为房价过高难支付,冀望调控,观望情绪渐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调查,今年近两个季度,意欲购房的居民占比连续回落,这种购房意愿的变化与居民对房价水平的判断有关。与此同时,住房租赁者支付房租激增,承租压力日重。2010年上半年以来,全国住房租赁市场成交量有所增加,租金水平出现较大增幅。对许多住房消费者来说,住房问题已经出现“买不起”兼“租不起”的困境。
北京住房支付能力最弱
《住房绿皮书》显示,今年上半年,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北京的住房支付能力指数最低,但住房市场监管指数居首。
住房支付能力指数反映的是城镇居民家庭购买存量住房的能力。为反映2009年以来住房支付能力的变动,绿皮书测算了2009年第1季度至第2季度35个大中城市的住房支付能力指数。结果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住房支付能力指数下降。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