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8版:河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他们,是我省文化界的骄傲
655万元,奖给142个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李树建(3次获得文华表演奖,1次获得戏剧梅花奖)
他们,是我省文化界的骄傲
655万元,奖给142个人

他们,是我省文化界的骄傲

655万元,奖给142个人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力、文化是效,我省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正在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昨天下午,河南省荣获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大奖表彰大会在河南电视台第八演播厅隆重举行。省委、省政府对改革开放以来,我省荣获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大奖的李金枝等142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他们获得了政府颁发的655万元的“大红包”。

晚报记者 裴蕾 实习生 施杨

一场文化界的盛会,142人受奖励

热烈的掌声、开心的笑颜、老友相见后的寒暄……昨日下午,来自我省各地的文艺新闻出版工作者获奖代表们欢聚在河南电视台第八演播大厅,共赴这场文化界的盛会。

省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叶冬松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宣读省委、省政府《关于表彰奖励我省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大奖获得者的决定》。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主持会议。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菊梅、省政协副主席龚立群、省军区副司令员罗爱国出席会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广大文艺新闻出版工作者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原特色的文艺精品、新闻出版佳作,有力推动了我省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为促进我省文艺新闻出版工作再上新台阶,省委、省政府决定对荣获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大奖的李金枝等142人进行奖励。大会对先进个人代表颁发了获奖证书。

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把握方向,扎根实践,服务群众,开拓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增强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软实力和支撑力。

一个大奖5万元,655万元的奖励沉甸甸

根据昨日公布的省委、省政府的相关决定,经过省委宣传部的严格统计,最终确定符合本次奖励条件的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大奖共131项142人。

其中,文化厅系统的33项,包括文华表演奖、文华导演奖、文华音乐创作奖等。

省文联系统获得的全国性大奖共计78项,包括省作家协会、省戏剧家协会、省美术家协会、省摄影家协会、省曲艺家协会、省电影电视家协会、杂技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成员获得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鲁迅文学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曲艺牡丹奖、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等。

新闻出版系统获得了20项国家级大奖,包括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长江韬奋奖等。

省委、省政府决定,对获奖个人或作品按照获奖一次、奖励一次的原则进行奖励,每获奖一次奖励人民币5万元。131个奖项,奖金共计655万元。

获奖人物感言

20万元奖励将全部捐献

弥补父亲去世的遗憾

中国剧协副主席、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省豫剧二团团长李树建无疑是此次受表彰奖励最多的人。他主演的《程婴救孤》《清风亭》等作品,3次获文华表演奖,1次获得戏剧梅花奖,总共获得了4个全国性奖项、20万元的奖励。

记者昨日见到李树建时,他正在紧张地筹备表彰大会的文艺演出。“这次表彰大会十分隆重,这体现出党和政府对艺术生产、创作的重视和对艺术人才的关心爱护。”李树建动情地说,省委、省政府给予了文化事业很大的支持,河南文艺界的春天已经到来,他今后将继续埋头苦干,努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回报政府和社会,为繁荣我省戏剧事业添砖加瓦。

对于此次获得的20万元奖励,李树建表示,将会一分不留地捐献给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这个协会的会员都是重症人员,他们虽身患重疾却都在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我父亲50多岁死于癌症,那时家里穷,没钱给他治病,父亲这一辈子没有坐过火车,没有抽过洋烟,没有穿过皮鞋,这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遗憾,所以我特别希望能尽我所能地帮助这些急需帮助的人。”

李树建说,他主演的戏曲艺术片《清风亭》目前已经进入后期制作阶段,预计春节前后与观众见面。

范军(第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

多出反映百姓生活的喜剧作品

展现河南人的精气神

范军在表彰现场神情激动地说,目前,省委、省政府以及全省上下,对文艺工作者如此重视,他在感动的同时更多地感到了压力。

“我们应该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讴歌人民,讴歌中原崛起,反映中原百姓生活的,特别是我们喜剧的作品展示给全国的观众。我们应该多出精品力作,不辜负全省人民对我们的厚爱。”他着重表示,一定要把河南人普普通通、踏踏实实、吃苦耐劳、侠肝义胆的精神弘扬出去,为塑造和弘扬河南人形象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谈及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时,范军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一定会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这就需要去采风。

“我们应该不断地到生活当中去挖掘素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发挥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作用,为中原经济区的推动,我们要来鼓劲儿,来呐喊,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李金枝(第一届、十二届文华表演奖,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今后还会以常香玉老师为榜样

多演戏、多出精品

曾经3次获得国家大奖的省豫剧一团演员李金枝昨日说,她11岁考入艺术学校,经过6年的学习生活,于1980年正式步入舞台,成为一名豫剧演员。1990年,她参加了第二届中国戏剧节,演出了现代豫剧《风流女人》,荣获了文化部颁发的第一届文华表演奖;同时,还荣获了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2007年,她参加了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演出了豫剧《常香玉》,在剧中,她饰演了青年和中年时期的常香玉,荣获了文化部颁发的第十二届文华表演奖和观众最喜爱的演员奖。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组织的培养,离不开同事的热情帮助和支持,离不开我自己对戏剧艺术的这份热爱,更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文艺工作者的关怀。”李金枝深情地说,特别是今年的7月22日,卢展工书记率领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冒着酷暑深入到文艺团体进行调研,在短短的时间里为我们豫剧院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院团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都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们对文艺工作者的关心和厚爱。

李金枝说,她将会以此为契机,以人民艺术家常香玉老师为榜样,和同行们一道多演戏、多出精品,为河南的文化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王天定(长江韬奋奖)

已经55岁,每年有8个月在基层采访

每年见报照片超过400幅

“我是记者,我的工作在基层。我常年坚持到基层采访,跑遍了全省所有的县市,每年在基层采访的时间会有250天左右,见报照片在400幅以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记者王天定昨日说。

“坐公共汽车、火车到各地采访,可以直接看到最基层百姓的疾苦和生活现状。到基层采访不摆架子,老百姓愿意把心里话向你倾诉。”他坦诚地说。

“有人问我:你已经55岁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坚持深入基层,还有这样高的工作热情?”王天定的回答是:“因为我热爱新闻摄影工作,能在记者岗位上工作我感到非常自豪。到基层采访,可以向基层干部群众学到很多知识,用他们的事迹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到基层采访,可以接受大自然的熏陶,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到基层采访,可以不断拍出好的新闻照片,能享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

“范长江、邹韬奋是我们新闻界的楷模,许多新闻界的老前辈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这一代常年地在岗位上坚持下基层,三贴近,都是不图名不图利无官位,默默无闻地干了一辈子,直至退休。我现在下基层,是他们‘三贴近’精神的传承,是很正常的工作。”王天定表示,“我荣获长江韬奋奖是全省新闻界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是河南新闻界的荣誉。我要珍惜维护好这个荣誉,要在自己退休之前多拍些好照片,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再作新的贡献。”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