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0版:郑州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垌头村民争先恐后拆迁,要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外出参观归来,小山村要建高楼大厦
垌头村民争先恐后拆迁,要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垌头村新村建设规划示意图

面对各地不时发生的暴力拆迁下的自杀、自焚、杀人、打架等恶性事件,登封市大冶镇垌头村的村民争先恐后地拆掉自己的房子建设新家园,村民们说,村干部为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自筹资金让大家外出开眼界,为村民办了很多实事,这样的领导班子我们信得过。

晚报记者 袁建龙 文/图

村民争先恐后拆自己的房子

昨日,记者来到了垌头村,许多村民正在拆迁的工地上热火朝天地干活,有的平整土地,有的挖地基,有的运送材料……

看见记者,村民一下子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地抢着说。

村民赵雪荣说,他家有6口人,得知拆迁的消息后,他连夜找亲戚,3天就拆掉了自己家的8间房。

王玉芝说,她并不算快,有的村民当天夜里就动手了。

正说着,村支书兼村委主任董军政披着一身灰,风风火火地跑了过来,看着聚集在一起的人群焦急地问:“怎么了?有什么事?”

当得知是记者采访时,这位灰头灰脸的村官憨厚地笑了,他说,村里共有410户人家,这次开过新农村建设动员会后,6天时间就拆迁了165户,还有许多村民要求拆迁,因为一下子安排不了那么多,村两委只好挨家挨户地做工作,不让他们拆。村里原计划先建一栋居民楼试试看,没想到这么受欢迎,只好又计划扩建一栋。

该村一组63岁的董富申老人说,他共有3处房子,都是他一滴血、一滴汗建起来的,当他给在北京打工的儿子打电话说时,儿子说得斩钉截铁,扒!

董老汉是一边流泪,一边扒,用他的话说,那是心疼以前的心血,憧憬美好的未来。

小山村要建带电梯的居民楼

在拆迁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垌头村民拆迁为何这么痛快?一位老大爷现身说法解开了记者的疑惑。

村民张金寺说,他有3个儿子,村里给了3处宅基地,他从年轻时就努力地挣钱,干了一辈子,欠了好多外债才给3个儿子建起了3套房子,孙子长大了,要娶孙媳妇,以前的房子显得破旧了,只好扒了重建。和他一样,村民们都是把累死累活挣来的财富,全部用在了建了扒、扒了再建的房子上。如今村里统一规划,统一建居民楼,再也不用穷折腾了。

村支部委员雷铁辉介绍说,垌头村这次规划建设居民楼之前,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决定要像大城市那样建起高规格、高质量、现代化、带电梯的高层住宅。

焦玉仙大娘说,她非常羡慕城里人住的高楼大厦,做梦都没想到老了还能住上城里那样的洋楼。

见识外面的世界后,村民思变心切

董军政说,其实,村两委班子刚开始酝酿建设居民楼的时候,村民并不像现在那么有热情, 甚至有人反对。现在村民争先恐后拆迁,背后究竟是何原因?

梁松琴说,是民心。建居民楼的这把火,其实是她和赵雪荣、李怀珍、刘二环、闫燕玲、韩西印、李秋红等村民给村里烧起来的。当时村领导在一起商量时也曾犹豫过,但是那种要改善村民生活、带领村民奔小康的想法硬是让他们下定了决心。

为了让久居小山村的乡亲们见识一下外面精彩的世界,村两委商定分批组织村民外出参观新农村建设较好的典型。

董军政自筹资金,带着村民外出参观了毛主席家乡湖南韶山、安徽小岗村、临颍南街村、巩义竹林镇、新乡刘庄村、华东五市的新农村。不少村民落泪了。

说起村民参观的事情,乡亲们都感叹不已,同为农村人,人家却生活在现代化的世界里,“不发展,愧对父母、愧对子孙”。

村干部“舍小家为大家”

感动大家

从外面参观回来后,村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知8点开会,没想到人们7点就到齐了,面对群众迫不及待地询问,大会只好提前召开。思想认识统一了,一场变革开始了。

拆迁时期,二组组长董怀仁的父亲重病入院,他白天忙拆迁的事,只能晚上抽空跑去看父亲,看着熟睡中苍老的父亲,他只得流着眼泪又返回村里拆迁现场。

董怀仁说,他只是赶上了这事,其实他们的支书董军政和其他的村干部一样,拆迁的6天时间,没有一个人离开过现场,没有一个人睡上一个囫囵觉,没有一个人好好地吃上一顿饭,每个人的身上都沾着一身泥灰,同时也担着责任和梦想。

村民董文周说,村干部实实在在为乡亲们办好事,他们给村里修水泥路、架路灯、建文化广场、打几百米深水井,为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改造全村电网、改造村里环境卫生、给村里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20元补助、给每位村民每月补助8度电等,一项一项的惠民行动,还有他们在拆迁现场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行为,他和村民都被感动了。

董军政说,拆迁之后,不但改善了村民居住的环境,还节约出200多亩地来,为将来村里发展经济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