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6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
最幸福的吵嘴
闲话自行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闲话自行车

□孙方友

自行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时已久矣。据史料记载从发明及使用到现在已有两百年的历史。但自行车究竟在哪个年代,由谁发明的很少人知道。德国男爵卡尔杜莱斯是一般公认的自行车发明人。他在1817年制造出有把手的脚踏木马车,并在车子前轮上装了一个方向把手,这就是人们第一次看到不需要马拉的奇怪车子,也是人们最早的自行车印象。到后来的两百年,人类在不断的尝试与研究过程中,将玩具式的木马车转换到今天各式新颖的自行车,而且不断精益求精,越来越满足于现代人对自行车既舒适又多功能的要求。

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自行车还是较为稀少的宠物。到了“文革”前后,自行车才开始在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缝纫机、手表、自行车被列为三大件,成为一个家庭是否富裕的标志。当时我国的自行车三个名牌永久、飞鸽、凤凰必须开后门才能买到。因为当时是计划经济,一个县一年也分不到多少,自然又被有头有脸有权势的人买去了。后来又有了红旗、金鹿、五羊、飞鹰等牌子,情况才略有好转。但尽管有所好转,偏僻的乡村仍然少见。往往一个村子也难找到一辆。当时,谁家娶媳妇,若骑几辆新自行车去迎亲,几乎能与现在的宝马、奔驰相比美!

自行车的好处是比步行快,大概能快到三至四倍。这在当时已算乡间最快的半机械化交通工具了。因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乡村的汽车还很少。县里的干部或公社里的书记下乡都是骑自行车。1960年,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所在的兰考县、全县就一辆吉普车。焦书记下乡访贫问苦也多是骑自行车。由于自行车太稀少了,村里的狗见了骑自行车的就狂吠,所以当时下乡干部被狗咬的事情常有发生。而现在,狗再想咬干部早已似狂犬吞日般难了。

当时常见的自行车为二八、二六型。二八型为男式,二六型为女式,而二六型自行车在乡间很少见,乡间男女老幼一律是二八男款。邮政投递员的自行车为特制,三年更换一辆,多是加重“永久”和加重“飞鸽”。所谓加重,就是辐条粗一些,后边带衣架。车身通一个绿,去各个部门畅通无阻,车子放在大街上就没人敢偷。由于自行车太精贵,所以很少报废,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所说的那种“除了铃不响什么都响”的车子仍然有人骑。1965年,我父亲在市管会工作,有一回让我去上蔡县蔡沟镇送的那辆自行车就破到了那种程度。而就是这种破车子,骑车人竟用它贩卖棉花二十余次。1972年我去新疆当盲流,为从伊犁往察布查尔带冰棍儿卖,曾掏120元买过一辆破自行车,骑到住处前胎跑了气,扒开一看里胎补了60多个补丁。而当时新疆最缺少自行车里胎,一条公价两块七的里胎,高价卖到12块。而当时一位27级干部的月工资才27元钱。更难忘1975年我从新疆回来后初学创作时,县文化馆为我办了个借书证。我家距县城五十华里,每次进城还书借书,寻借自行车极难。那时候,我们东半条街只有一辆破“洋驴”,车子少,借家多,人家视车如命。为此,我都是先帮人家干活献殷勤,然后再开口借车。有一次去县城借书,刚出图书馆,天就下了大雨,直到天将黑才住点。我在县城里举目无亲,只得推车上路。心想北风刮着,正好借风省力。没想柏油路上结了冰,出城不远,一不小心,我便腾空而起,然后屁股着地,四肢朝天,滑出丈余。待我挣扎而起,发现车的斜梁摔断了!我哭天无泪,只得推着坏车一步一滑朝家走,一直走到黎明时分才走完50里路。到家后,母亲一听说摔断了人家的车梁,吓得脸都白了。因为买一个自行车三角大梁需要三十几元,而当时干一天活的工值只能买一张8分钱的邮票。三十多元,对于农家来说,可真是天文数字呀,好在自行车的主人心地善良,不让我买新梁,只要求电焊一下。我们一家如得大赦一般,差点给人家磕头谢恩。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向别人借过自行车。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