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1版:热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孙中山祖籍上街柏庙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孙中山祖籍上街柏庙村?
郑州柏庙孙氏古今文化研究会
已把这个考证结果上报文物部门

郑州柏庙孙氏古今文化研究会

已把这个考证结果上报文物部门

□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文 晚报记者 廖谦/图

11月29日,由河南省客家联谊会主导的“世界客家播迁路-广东河源站采集客家圣土”活动,在广东河源市客家文化公园举行。孙中山先生的孙女75岁高龄的孙穗芳在仪式上说,他们孙家是从河南陈留(当年的陈留郡,当时区划即以现在开封陈留为中心向周边延伸50~100公里)先迁到江西,再迁到福建,后至广东。孙中山的祖籍在河南,已成客家人确认的事实。

此语一出,引得郑州与开封一带的孙氏家族忙碌不已。

昨日,郑州柏庙孙氏古今文化研究会会长孙尽忠说,从2006年以来,他就开始对开封陈留周边的孙姓村庄作了调查和研究。“从孙穗芳的话中,结合我们的考证,现在只有上街柏庙村有可能是孙中山祖先迁出地。”

理由:柏庙有一支“本地孙氏”

昨天上午10点,310国道边的柏庙村,一个古老的院落门前墙壁内,镶着一个石刻匾额,上写“郑州柏庙孙氏古今文化研究会”。

70岁的老会长孙尽忠说,这个院子,是清代乾隆年间建的孙家学堂,之后成了孙家家庙。

家庙内的墙壁上,写着孙家的名人名字,其中就有孙中山先生。

办公室里面放着一叠叠厚厚的家谱和材料,打开家谱,孙尽忠说:“中原的孙家,绝大多数是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的。”

但是,柏庙这里却有一支本地孙氏(即土生土长、在此生活的孙氏),这是他们核实孙姓迁移历史时发现的。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我们村绝大多数人是孙姓。公元1371年,孙肖二带三个儿子从山西洪洞迁至河南堰师孙家湾村,随后迁到巩义罗庄,当时规定,三个儿子成家不能住在一起,于是,大儿子留在罗庄,二儿子移到巩义卢村,孙肖二带三儿子来到了柏庙村。”

之所以落户到柏庙村,是因为柏庙村有本地孙氏家族,两支孙氏相互融为一体至今。

柏庙应该是孙中山的祖籍

孙尽忠说,孙氏出处共有三支,一支叫姬姓孙,一支叫比干孙,一支叫乐安孙,而柏庙孙家是乐安孙。

“根据我近年来对孙中山的家谱研究,孙中山的祖先从河南迁出的时间,应该是在唐朝中期,如果孙中山祖先是从柏庙迁出的,那正是本地孙氏的一支。”孙尽忠说。

孙中山祖先从柏庙迁出证据有三:

一、他多年来对中原地带凡有孙姓的村庄或带有孙字的村庄进行过详细调查,没有发现一支本地孙氏。陈留镇附近有一个孙老庄村,现在已没有一户孙家了。柏庙村离陈留约75公里,符合孙穗芳所指范围。

二、多年前,孙穗芳曾找过荥阳姓氏文化研究专家孙启文,询问过孙家的祖籍问题。

三、他发现了本地孙家生活的古窑洞,还有当年本地孙家植的28株古柏。上世纪大跃进时期伐掉26株,只剩下两株。据考证,这两株古柏树龄在1500年以上。郑州文物考古人员在村北侧发现新石器时代该村古人类生活遗址。

“我们并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攀龙附凤,我们是从多年的考证中,印证孙中山祖先是从我们柏庙迁出的,我们把这个考证结果上报了市文物部门。”

一对古柏树相传有1500年树龄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希望找到更多证据

昨天中午,记者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化普查科负责人汪松枝取得联系。汪松枝说,他早就知道孙尽忠多年来研究孙氏家谱的事,他们村的古建筑保存非常好,村中两株千年以上古柏还活着,在郑州很少见。

“听他们说孙中山先生的祖辈有可能是从柏庙迁出,我也非常振奋。如果真能拿出让人信服的证据,不失为郑州一大发现。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从历史上和现实中,找到更多的、能证明孙中山先生的祖先在这里的证据,那对客家历史将是一个巨大贡献。”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