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43版:庚寅谈艺录 上一版3  4下一版
说起河南文化,不止有豫剧,还有艺术
tyl2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音中,昨日本报推出的大型文化特刊《庚寅谈艺录》反响强烈
说起河南文化,不止有豫剧,还有艺术
专家建议:希望特刊包容性再强一些,并最终做成一个文化品牌

艺术家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优秀的艺术作品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投身时代大潮,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在加快中原崛起的过程中,文化建设摆到了非常突出的位置。基于此,本报特别策划的大型文化特刊《庚寅谈艺录——中原艺术名家贺岁特刊》昨日应运而生。

晚报记者 李韬 杨宜锦

韩娟/文 张翼飞/图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河南省文联主席、美协主席马国强(左)与河南省美术馆馆长化建国(右)都在认真阅读本报特刊《庚寅谈艺录》

现场反响

近千份特刊被哄抢一空——

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对本报贺岁特刊给予褒扬

昨日,该特刊已与广大读者见面。此次特刊,汇聚了我省书画界的名家代表,张海、马国强、李刚田、宋华平、谢冰毅、刘杰、李强、胡秋萍、李明、化建国、云平、封曙光、李健强、夏京州、高弗(带“艹”头,需拼字)堂,这些书画艺术家纷纷在特刊中对自己2010年的艺术成绩进行了总结,并对2011年进行了展望。这次特刊的推出,除了得到书画界的一致好评外,社会上很多读者也是赞誉有加。

无独有偶,备受中国美术界瞩目的“全国第二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昨日在河南省美术馆隆重开幕,这是全国艺术界的一次盛事。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河南省文联主席马国强等领导及几十位省内艺术家出席了开幕式。本次艺术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承办。据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刘杰介绍,此次展览从全国2000余幅来稿中经过初评、复评,最终选出入选作品216幅,其中优秀作品64幅,集中反映了本次展览的学术意蕴和主流趋向,基本代表了我国当代线描艺术的最高水平。刘杰还告诉记者,本次展览我省作者创作的线描作品入选48幅、获奖18幅,入选、获奖数均位居全国首位。

在画展上,大型文化特刊《庚寅谈艺录》出现在现场的每一位艺术家手中,成为一大风景,并获得一致好评。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看了这次特别策划的特刊后,连说“很好!很好!”对本报推出特刊背后付出的努力和特刊表现的丰富内容给予了肯定。对于这份集合了我省艺术名家的特刊,不少书画爱好者更是爱不释手,纷纷上前来向记者索取,近千份特刊被哄抢一空。有的外地参与此次展览的书画家甚至一人拿了好几份,说要带回去分发给艺术圈的朋友欣赏。

专家反响

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音中

对推动河南的整个文化建设有积极的意义

成为艺术展上一道风景的本报特刊《庚寅谈艺录——中原艺术名家贺岁特刊》也得到了很多艺术家和广大读者的认可。本届线描展评委之一、著名人物画家陈钰铭昨日看到本报特刊后,高兴地表示,作为从河南走出去的画家,他一直关注着河南的文化发展,河南如果多举办全国线描展这类全国性展览,会带出来一批文化名人,同时也能打造出自己的文化品牌。而在这个时候,《郑州晚报》推出《庚寅谈艺录——中原艺术名家贺岁特刊》大力宣传河南文化名人,推广本土文化,这走在了时代前沿,做得非常好。他在仔细看了本报贺岁特刊后,还给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希望文化特刊能再开拓一些,包容性再强一些,把品质做好,并最终做成一个文化品牌”。

河南省人大书画研究院院长赵世信看了昨日本报推出的特刊之后,评价说:“这是年末给市民呈上的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强音中对推动河南的整个文化建设也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赵院长还表示,他也一直想把这些中原艺术界的精英们聚集到一起共同做个活动,“晚报这次正是做了我未做到的。可谓大手笔、大制作、大章法!”所以,他对本报把各位艺术名家汇聚到一起做这个特刊付出的努力和艰辛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更对特刊封面文章《中州艺坛赋》赞誉有加,称:“这篇文章不仅文采斐然,而且高屋建瓴,读来令人如沐春风。”最后,对于中原艺术文化,赵院长感叹道:“真如封面文章中所说,‘中原艺苑,于斯为盛’。”

艺术收藏家反响

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古”——

传统的东西不能丢

特刊同时还得到了艺术收藏界的强烈关注,曾师从于张仃的大收藏家、建筑设计师李伯建看完特刊很激动:“翻开这份特刊,首先让人感觉形式比较新颖,这次采访的书画艺术家的阵容对河南书画界来讲都是重量级的,整个特刊的版面设计也体现了编采人员的良苦用心。”他指出,此特刊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古”,大到封面文章形式的分布,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的题字,封面文章《中州艺坛赋》的内容,小到内页导读的排列,自右而左,自上而下,这些都是非常传统的格式,给人感觉非常纯正,而这种格式也正与书画的风格相类似,让人一眼看去,就有一种震撼的感觉。

“如今,郑州的城市化建设都已经步入现代化,但是传统的东西不能丢。在岁末推出这样的文化特刊,对市民的文化生活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贺礼。虽然说中原是书画大省,可是有些人对咱们的书画大省没有一个很全面的认识,这次这个特刊就填补了这样的空白,给读者做了件好事、实事。”李伯建说。

读者反响

说起河南的文化第一个念头就是豫剧

给大伙一个了解河南人才的机会

本报这次推出的特刊不仅业内人士称好,普通的读者也非常看好。70岁的《郑州晚报》老读者张国源老大爷看了报纸后专门给报社打来电话说,这次特刊推出的很好,形式很新颖,内容很丰富。“说实话,以前一说起河南的文化,让人想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豫剧,其实咱们河南在艺术上这么多的成绩,很多老百姓都是了解得不太多,媒体就是应该借助类似这次的形式和内容让广大读者更深步地去了解。通过刊发他们的作品也让我们见识到了这些艺术家的艺术力度和魅力,所以,这次晚报文化特刊真是给大伙一个了解河南人才的机会。”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