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9版:市委经济工作会议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1年,郑州都市区昂首起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2011年,郑州都市区昂首起步
从九个方面入手,打造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和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

郑州都市区建设不断发展,日新月异。解放路立交桥的建成通车给力畅通郑州。

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同时也是中原经济区、郑州都市区建设的起步之年。

建设郑州都市区,就是以交通为纽带,以产业为桥梁,按照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复合型和生态型的发展路径,将郑州周边的县(市)、乡(镇)统一纳入中心城区,按照新的城市功能区的标准,着眼于建设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进行规划和建设。

晚报首席记者 周旷达 晚报记者 孙娟 袁帅/文

晚报记者 马健 张翼飞/图

关键词:产业发展

推进都市区高成长性产业、高成长性企业、高成长性区域发展

产业发展是都市区建设的重要支撑。加快电子信息、物流商贸、文化创意、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汽车及装备制造、铝及铝加工、能源、耐材建材等产业,着力拓展高水平的深加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努力培育和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服务外包、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物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着力提高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层次和水平,市里对每个产业集聚区突出1个主导产品或产品集群进行重点扶持,避免相互之间同质化和无序发展。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

发挥综合保税区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生产要素成本优势和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实施大项目招商。

2011年要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与富士康、格力配套的电子产品领域,与东风日产、宇通、海马、恒天等配套的汽车零部件领域,物流及关联企业和对物流依赖性强的企业。

加大食品、服装等产业转移趋向明显领域、太阳能光伏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好航空城和综合保税区的区位、政策优势,积极引进和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业。

关键词:基础设施

抓好交通、能源、基础设施方面的重大工程建设

大力推进石武、郑徐客运专线和郑州-机场、郑州-开封、郑州-焦作、郑州-登封、郑州-新乡、机场-许昌等城际铁路建设。

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城市周边路网工程建设、高速公路与快速通道立交工程建设和机场二期工程建设。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开工建设一号线二期和四号线部分市政工程。

构建快速路系统,确保京沙快速通道一期工程明年建成投用,启动陇海路、农业路高架征迁工作,加快三环和四环快速路、西三环北延、北三环东延、南三环东延等道路工程建设,推动郑开大道与京港澳高速、花园路与连霍高速、中原路与西南绕城高速、科学大道与西南绕城高速等互通式立交建设,适时启动经三路、城东路、未来路下穿金水路及金水路西延、东风路下穿花园路工程,新建道路18条,打通城市道路54条,升级改造10个出入市口。

加快停车场、步行系统等静态交通的规划建设。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交运载能力。

加快电源项目争取和建设,力争核准和开工180万千瓦的装机规模,在建规模达到440万千瓦。加快总投资35.5亿元电网建设。加快煤炭项目建设,力争核准和开工210万吨的建设规模,在建规模达到435万吨。

加快总投资21亿元的城市供水工程建设,新建刘湾水厂、南三环污水处理厂、马头岗污水处理厂二期、南郊热源厂二期工程。加快推进新建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

加快积水点治理,63个积水点治理工程中没有完工的37个要在明年汛期前完成治理任务。

改造提升城市管网体系,对超限使用和超负荷运行的水、电、气、暖管网逐步改造到位。

关键词: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

围绕城市需求调整农业结构,要围绕千万人口城市的大市场作文章,重点发展环城市及城市组团的蔬菜、苗木、花卉、林果、畜牧、水产等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快城市生态水系和城市周边森林公园建设

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全面实施贾鲁河流域、双洎河流域、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的生态治理工程,加快城市生态水系和城市周边森林公园建设。

抓住国家支持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机遇,加快我市已具备一定基础的太阳能系统产品、节能照明、环保成套设备等产业发展,大力推广清洁生产,鼓励和支持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

关键词:安全发展能力

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领导体制和监管制度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领导体制、监管制度,切实加强安全生产领导力量,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确保真监真管。

进一步提高技防手段,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监管要全部实现网络化、数字化。

要建立政府对安全生产技术投入的奖补机制和政策优惠机制,切实增加对安全生产的投入,特别是增加对安全生产的技术和设备投入。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供应保障和安全运行例会制度,及时掌握各项基础设施运行情况。

进一步加大问责力度。

切实做好食品药品生产流通和销售监督检查工作。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