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25版:郑州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几乎所有的同事
都帮她接过孩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几乎所有的同事
都帮她接过孩子
无暇顾家,儿子在单位长大

几乎所有的同事

都帮她接过孩子

待人接物热情,是李萍的一个特点。她说自己喜欢交朋友。

把社区居民当做自己的朋友,而不是管理的关系,也不仅仅是帮扶对象的关系,这是李萍当社区民警的特点。

其实,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能把居民当成朋友的社区民警。

李萍觉得,她把多数时间花在社区,感觉亏欠了儿子。

今年20多岁的大男孩说起妈妈,却感到很自豪:“妈妈做的事业,是帮助很多人的。”李萍的儿子说,他支持妈妈的工作,希望妈妈能够注意身体。

讷于言,敏于行,是同事们对李萍的评价。在采访中,她也总是说自己做的都是小事。

“社区民警需要务实、勤恳,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工作。”

“当我为社区居民办事的时候,想着能尽自己所能,为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帮助他人的同时,我也收获了很多。居民的信任,越来越多的朋友,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记者发现

亲朋话语

有啥说啥

3年前,郑州市公安局开展了“万警进社区”活动。这些“扎根”社区的民警都做了些什么工作?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本报记者走入社区,对“万警进社区”活动进行采访,用我们的镜头和笔寻找3年来这些片警的感人故事。回眸3年,发现感动,感受温暖,温情你我。

从11月19日起,本报连续推出了“万警进社区”活动的回访报道。如果您身边有令您感动的社区民警,请将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热线电话:67659999,QQ:1635807291,电子信箱:67659999@163.com。

新闻细节

李萍正在整理便民服务的物品。 晚报记者 廖谦 实习生 付帆 图

年近50岁的李萍,在大学路派出所嵩山社区当了14年的社区民警。

昨日下午,记者要采访她,赶到社区警务室,李萍不在,她去处理一起电动车偷盗事件了。在日常的社区工作中,她要随时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

她的工作是和社区居民打交道,接触最多的其实是些日常琐事。

晚报记者 张勤

核心

提示

晚上11点,她帮老爷子回到家

有时候走在嵩山社区,居民看到李萍会很热情地说:“上次你帮我很大的忙,太谢谢了。”

而居民们说的很多事,李萍都记得不太清了,“社区民警的工作,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都是些琐碎小事。”

但是,有些事,做起来并不容易。

今年5月份的一天,已经是夜里11点多,李萍的手机响了。因为和老伴斗嘴,60多岁的社区居民何大爷被赶出了家。夜里太冷,老人左思右想,只能找李萍帮忙,因为大伙平时有啥事儿都找她。

“接到电话后,我赶紧来到嵩山路85号院,找到了何大爷。”李萍带着老人到了家,好话说了上百遍,终于让老人先进屋了。接下来的两个多小时,李萍一直在充当和事佬,“先拉家常,再劝劝大妈”。直到凌晨两点多钟,何大妈的气才慢慢消了,夫妻俩重归于好。

同事们都知道,李萍善于做群众工作,社区居民也愿意找她帮忙。社区殷大妈的外孙女是外地户口,孩子想就近照顾姥姥,可找工作很受影响,祖孙俩为此没少掉眼泪。考虑到祖孙俩的特殊情况,李萍逐级上报,特事特办,终于将外孙女的户口从外地转到了姥姥名下。

因为在社区工作中投入了很大精力,李萍难免会忽视家庭,对孩子照顾得也不够。

“可以说,我儿子是在单位长大的。”李萍说,自己每天早上7点多离开家,晚上才回去。她的爱人也是警察,做刑侦工作的,比她还忙。

孩子小时候,她只能把孩子带在身边。有时候太忙了,连接孩子放学的时间都没有。

在单位,李萍的同事几乎都帮她接过孩子放学。“孩子还小的时候,快放学了,我就往办公室打电话,哪位同事接到电话,就让他帮忙去接一下儿子。”李萍说,她很感谢同事们。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