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厂房建成,产品下线
空前的“郑州速度”让富士康惊叹
郭台铭除了满意还是满意
“我给这里的投资环境打‘优秀’”
2010年8月初,全球代工企业当之无愧的大哥大富士康落户郑州了。
代工的是苹果、索尼这样响亮的品牌,用工量动辄数以十万计,一个企业出口额可达上百亿美元……这样的规模与地位会给投资地区带来多少巨大的变化,很多专家都在研究。
正因为变化之巨大,郑州为富士康的入驻创造了“郑州速度”,仅仅一个月,一期工厂即交付使用。
不只是富士康来了,万达、宝龙、格力等一连串在国内国际都叫得响的大牌企业也先后抢滩郑州市场。
2010年在郑州举办的第六届投洽会签约的351个项目,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不在少数。
晚报记者 徐刚领 程国平 裴蕾 孙娟
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本报资料图片)
郑州富士康注册30天
就已开工生产
2010年8月2日,富士康进驻郑州的第一个项目富泰华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在郑州出口加工区举行盛大的开业典礼。此时,距离这个公司正式成立注册只有30天。
从谈判到开工,用了两个月时间,而从拿到图纸到开工,郑州只用了一个月时间。
“郑州速度”由此诞生。在富士康科技集团的历史上不敢说“绝后”,但肯定是空前的。
“我们是7月3日拿到施工图纸,7月18日把厂房移交给富士康公司安装调试,半个月时间,实行24小时不停施工,人员轮流歇。”郑州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副主任梁安东说。那一段时间,他们全体人员都是24小时在单位吃住。
当时,郑州新区工作人员也是24小时进驻施工现场。不仅如此,省、市领导也高度重视,多次来现场视察、指导,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前不久,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来郑和省里主要领导会面时,曾称赞河南投资环境的“优秀”。他表示,“河南的行政效率高,服务态度好,官员做事速度、决策品质和认真负责、做事清廉的作风让我们钦佩”。
富士康来了
与其配套的企业也会来
富士康落户郑州,无疑会带来许多巨大的变化:未来三五年,河南将有数十万名年轻人获得工作;富士康集团园区也将启动“造城计划”,在郑州新区发展成为一座配套齐全、人口上百万的城市。
在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宋向清看来,在河南的大招商活动中,“招大商”更会对河南的经济社会产生一系列影响,比如富士康这样的巨头到来,往往会带来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
富士康这样一个大代工企业,涉及上下游产业链100多个产业、400多个相配套领域。富士康来了,与其配套密切的企业必定也会来。
事实证明,富士康的上下游企业正在向河南、郑州集中。
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业内人士测算,苹果手机初期生产规模一天10万部,一天出口额2000万美元,二期生产规模达到一天20万部。
如果航空港区的富士康产业园全部建成投产后,初步测算,年出口创汇可达250亿至300亿美元。
而在2008年,河南全省进出口总额175.2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07.14亿美元。2010年,我省出口额仍在100亿美元上下。
河南大招商时代已经来临
2010年,可以说是全省以及郑州招商成果最丰硕的一年。
不只是富士康来了,万达、宝龙、格力等在国内、国际都叫得响的大牌企业都来抢滩郑州市场。
省商务厅厅长李清树统筹整个河南招商工作,在他看来,河南处在中国的中部,是世界产业和沿海产业转移的必经之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收到明显成效。李清树感慨:“河南现在进入了大招商时代。”
从几届投洽会的成效也可窥其一斑。李清树说,投洽会一届比一届好,去年8月举行的第六届投洽会,参会客商15668名,各类签约项目共351个,总投资1773亿元人民币,合同金额1426亿元人民币。
大招商,河南优势多多
河南已经步入大招商的时代,那么河南具备哪些特别的优势?
李清树说,首先是体制、机制这方面的差距和沿海缩小了,也可以说拉平了。
其次是河南自身的优势在扩大,比如劳动力优势。富士康现有员工80万人,河南员工15.7万,到河南后,河南又给富士康输送了3万名员工,达18万多。“这样的优势,是沿海甚至其他中西部省份都比不了的。”
第三是区位优势,河南位于中国的中部,整个连南贯北、承东启西,区位非常优越。
第四是市场优势,河南一亿人口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消费能力,加上辐射周边300~500公里,有3亿到5亿人,这在国家扩大内需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优势非常突出。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河南具备了各方面迎接大招商时代的条件,比如交通,现在高速公路居全国第一位。河南变成了新兴的工业大省、经济大省,这些条件都是非常好的。
“我非常赞同社会上包括有些外商说的,改革开放的第一个30年看沿海,改革开放的下一个30年要看河南。”
而作为河南的省会郑州,集区位、资源、政策等优势于一身,无疑更具有吸引力。
招商引资,仍需提高办事效率
李清树说,富士康能落户河南,说明河南已经达到了富士康这样的大企业环境要求。
下一步该如何吸引更多经济巨头到河南来?
李清树说,关于招商引资,省里最近在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办事效率,这还需要强化。
另一个是有些地方政府随便承诺,签合同前什么条件都答应,到签合同时,一些条款由于考虑得不是很周全,答应以后满足不了人家的要求。
记者从省商务厅了解到,2010年全省预计实际利用外资60亿美元,增幅和绝对额均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十一五”全省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2000家,实际利用外资累计为198亿美元,年均增长37.3%,是“十五”实际利用外资的5倍多;累计利用省外资金项目2.14万个,实际到位省外资金9276.7亿元,年均增长39.9%,是“十五”引进省外资金的6倍多。
郑州都市区优势
郑州是中国铁路、公路、航空和信息兼具的综合性交通信息枢纽。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在此经过。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承东启西、贯通南北。
郑州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铁路方面,有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会,拥有3个铁路特等站和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之一。
公路方面,107国道、310国道和京珠、连霍高速公路以及境内18条公路干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成为全国7个公路交通主要枢纽城市之一。
航空方面,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4E级国际航空港,现已与国内外60多个大中城市通航,开通有12条国际航线。
郑州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34种,主要有煤、铝矾土、耐火黏土、水泥灰岩、油石、硫铁矿和石英砂等。
郑州经济资源丰源。农业盛产小麦、玉米、稻谷、棉花、烟叶、泡桐、苹果。土特产有黄河鲤鱼、荥阳柿饼、新郑大枣、广武石榴、金银花、中牟大蒜、中牟西瓜等。
郑州市在纺织、机械、建材、耐火材料、能源和原辅材料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有色金属、食品、煤炭、卷烟等为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