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1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冯小刚和新华社记者对轰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新年第一场骂战
脾气与其电影票房一样见长
冯小刚和新华社记者对轰
大骂记者:难道让演员光屁股演戏吗?

新年第一场骂战

脾气与其电影票房一样见长

开通微博时,冯小刚自称有了话语权,现在,他开始充分发挥这一话语权了。继去年12月29日他在北京电影学院称“新华社某记者”泄私愤,去年12月31日,他又一天连发5条微博,点名大骂新华社记者周宁夸大事实、“挑拨离间”、无端揣测、恶毒诽谤,新年伊始就让网友相当震惊。

葛优送给舒淇的钻戒在剧中的遭遇颇为离奇,也博得了不少特写镜头

新华社第一批:“广告大师”

近日,新华社连续发表两篇文章,批评冯小刚。去年12月27日发表的第一篇“讨冯檄文”,把冯小刚形容为“广告大师”,指他不顾观众感受一味照顾广告商需求,《非诚勿扰2》里频频出现品牌形象。

冯小刚第一炮:大骂“说屁话”

文章发表后两天,2010年12月29日,冯小刚携《非诚勿扰2》走入北影校园与师生们座谈。提到新华社发文批的植入广告过度问题,他为自己辩解的同时表示,“这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包括新华社说的都是屁话”。

新华社第二批:“交口忽悠”

冯小刚发飙次日,去年12月30日,新华社记者周宁发表了批评冯小刚的第二篇文章,称其口碑来自“交口忽悠”。

文中举出同一网站的两组矛盾数据为例,对《非2》口碑提出质疑,并称这种口碑让人怀疑是某些人“为了房子为了地”而忽悠观众、忽悠票房。

冯小刚第二炮:点名骂人

在2010年12月31日凌晨更新的微博里,冯小刚还以温情宽容的口气表示“2010年就要过去了,我原谅伤害我的人也请被我伤害的人原谅我。活着是一种修行”。但从16时51分开始到17时46分,他怒气冲冲连发五条微博,点名大骂新华社记者周宁。

第一条,骂周“言论多为无端揣测和恶毒诽谤。此人从《唐山大地震》开始就极尽泼脏水之能事,终在事实面前碰壁,因此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其品行素质远不如小报娱记”。

第二条则称周夸大《非2》植入广告20条之多,与事实严重不符:“片中飞机汽车手机酒等道具皆因剧情需要而出现,没有一句商家广告,没有影响剧情的硬性插入……难道让演员走着去海南,光着屁股演戏吗?”

第三条批周挑拨离间。捧姜文灭《非2》,“煽动观众敌视《非2》”。周宁称“姜文踢走6000万广告,华谊影片未拍已赚得6000万广告收入”,冯小刚反击称这一说法是挑拨离间。

第四条称“贴片广告情况同期上映影片大致相同,为什么周却把矛头指向《非2》?我可以理解你也是利益驱动吗?”

第五条则针对周宁的第二篇批评报道,称“周还污蔑出品方卖(应为“买”,记者注)通媒体对影片交口称赞,极尽能事给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产业抹黑,把中国电影业形容得不堪入目。而他却拿不出任何过硬的依据,只是以小人之心无端揣测,请问新华社周宁,你何以对中国电影怀有如此深仇大恨?”

冯导的五条微博,给周宁扣上了五顶大帽子。

他想些什么?

冯小刚:植入对电影产业是有益的

关于植入广告,冯小刚在2010年12月29日称,他有自己的底线,“植入广告在不伤害情节、不伤害观众的情况下,我觉得是可以的”。他举例说:“片中总得有车,就算葛优开了一辆卡车,也会有品牌出现。这个软性广告,它并没有影响观众看电影,没有侮辱观众。”

冯小刚透露,有保险公司要求主角口述品牌名,或是银行让主角使用银行卡,都被他一一拒绝了,因为这放在情节里不自然。

他强调,植入广告对整个电影产业是有益的。他说:“好莱坞的大片都有大量植入广告,为什么有的媒体不攻击好莱坞,偏偏盯着我,我觉得是心态的问题。”

为何这么气?

记者把他和姜文作对比

冯氏电影“植入广告”本来是老话题,何至于这么生气?原来,是因为记者把他和姜文对比。新华社记者周宁的一篇署名文章大批冯氏电影“植入广告”,而同时赞扬姜文拒绝了6000万植入广告。该文最后说:“鼠目寸光或高瞻远瞩,其实就在一念间。这次冯导虽实现了‘躺着挣钱最容易’的诺言,可有影迷担心地问:‘若总这么躺下去,今后还能不能起得来?’”

别人怎么看?

网友:他把记者骂红了

很多网友对冯导表示了同情,认为“有植入广告在所难免”。更多人表示了遗憾:“冯小刚还是沉不住气啊。你一个大导演至于吗?”更多网友持“看客”心态。“2010年的最后一天,冯小刚把新华社记者周宁骂红了!” 扬子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