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4版:热点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刺眼阳光晃得司机眼花花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金水路上88%的事故都是追尾
刺眼阳光晃得司机眼花花
本报列出易出事地点及时间段,请司机朋友小心

□晚报记者 张璇

一个数据

金水路上,88%的事故都是追尾

2010年12月21日,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58分,金水路登记事故37起。

2010年12月29日上午8点,金水路健康路口(自西向东方向)3车追尾;下午3点,金桥宾馆附近(自东向西方向)4车追尾,下午4点,自东向西方向5车追尾……

昨天,交巡警一大队民警出具厚厚一沓“一周金水路事故分析研判”,随意翻开一页,研判中显示,在2010年12月13日到12月19日的一周内,指挥室记录金水路一线交通事故处理系统录入的金水路事故326起,其中追尾事故占到了294起。仅2010年12月15日一天,事故就达到139起。

“根据记录分析,总体来说,追尾事故占总事故的88%左右。”民警说。

追尾事故增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车流量较大。

2.车与车之间的间距较小,未能保持安全车距。

3.刺眼的阳光会影响驾驶员视线。

4.金水路高架桥两侧的行道树没有了树叶遮蔽,以及高层建筑导致的忽明忽暗的视觉效果也是诱发事故的一个原因。

5.由于冬季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减小,也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6.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包括打电话等,心理因素也是一方面。天气晴朗时,驾驶员可能不自觉地就加快了车速。

两个问题

为啥晴朗天气易发生事故?

“越是在晴朗天气,越是容易发生事故。”民警说,“光线强烈,驾驶员从明处突然到暗处,不能马上适应。”

昨天是阴天,在交巡警一大队监控指挥室可以看到,金水立交上虽然车流量偏大,可事故却不多,截至昨天下午6点,金水立交上的事故不超过10起,远远低于天气晴朗时的事故量。

“天气持续晴朗,很多司机都反映,近段时间阳光刺眼,以至在桥上行驶时常常感觉‘看不清楚’、‘脚下没底’,等看清楚前面车辆时已经晚了。”交巡警一大队的孟警官说。

这是因为一部分阳光斜射入眼,一部分阳光反射到地面上,导致驾驶员眼前出现“白花花一片”的情况,还有就是一部分阳光反射到前车的保险杠上、车牌上,都能造成“晃眼”,导致事故发生。

一个警示

金水立交上行驶的车辆时速普遍高于40公里的限速

“南北方向的路段受阳光影响更强烈,可事故却远没有立交桥上的多。”孟警官说,花园路、经三路、中州大道都是南北方向道路,尤其是中州大道,没有树荫遮蔽,驾驶员视线受光线影响更大,但追尾事故却远远小于金水立交。

这是由于车辆之间的车间距较大,视野开阔,能够确认安全车距,且有信号灯控制。

“上桥口有限速标志,可是桥上的车速往往要高出一些。”民警说,金水路在金桥宾馆上桥口设置有时速40公里的限速标志,然而,在金水立交和高架桥上行驶的车辆车速普遍高于时速40公里的限速,在大石桥到经七路口的事故高发地段,平峰期的车速甚至达时速60公里以上。

一个提醒

保持安全车距、戴偏光镜

“天气不好时大家都比较警惕,天晴了反倒事故多了。”民警说,防止事故发生,“最重要、最有效的还是要保持安全车距。”

另外,汽车的轮胎不要太足,增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系数;戴个偏光镜或是用遮阳板挡一下,都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因为偏光镜的特效就是有效地排除和滤除光束中的散射光线,使光线能于正轨之透光轴投入眼睛视觉影像,使视野清晰自然。有如百叶窗帘的原理,光线被调整成同向光而进入室内,自然使景物看起来柔和而不刺眼。

而普通墨镜只能将光线变暗,而不能过滤来自各方的反射光,从而起不到遮光的效果。

一个研究

黑色车事故率是白色汽车的3倍

另外,根据“清华大学碰撞实验室”的研究,汽车的颜色也关系到驾驶的安全问题,颜色对汽车的可视性会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容易被人的眼睛辨别的颜色更容易引起驾驶员和行人的注意,相对不容易发生正面碰撞和追尾等事故。

公安部交管局对2006年到2009年的事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浅色系汽车视认性佳,交通事故率低,行车安全性高;黑色汽车的事故率是白色汽车的3倍。 线索提供 孟繁勇

为啥强光刺激后我们会“花眼”?

专家说,通常情况,人的视力会随着光线的增强而增强,但当光线达到一定强度后,反而会出现“物极必反”的效果。

因为在强光照射下,人的瞳孔缩小,往往习惯性地眯着眼睛来减少光线的射入,导致视力下降。

光线环境改变对司机视觉的影响,这种情况属于明、暗视觉效应,在行车过程中,路边的高楼、行道树,都会产生这种视觉效果。从光照环境进入阴暗环境或者从阴暗环境进入光照环境时,人经常会出现瞬间眼花的情况,但当过了一定时间,人的眼睛适应当前环境后,视力又马上会恢复正常,这也是平时所说的视网膜被“漂白”现象。这种反应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