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8版:中国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爸千万资产与我无关”
广告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深圳富二代成功申请保障房
“我爸千万资产与我无关”

在深圳保障性住房审核争议大潮里,34岁的李世雄因为他父亲的身份卷入漩涡。近日,随着奥一网的一则网帖暴露李的身份,“高管的儿子、富二代还申请保障房”的质疑涌向李世雄。不过,在李世雄看来“我爸确实有资产,但他的是他的,跟我没关系”。对此,网友的看法有支持有反对,巨大争议已然风起云涌。

网帖:前高管之子通过终审

在深圳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终审名单出炉后,奥一网上出现一则网帖,引发众多关注。一名叫“社会需要公平”的网友发帖说,编号为SL1080081000185的保障房申请者李某某通过了终审,但李某某一家现住房面积为150多平方米,还有不少于两套房子,家里有两辆轿车,他父亲是上市公司高管——天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任工会主席,资产不少于3000万元。

此外,网帖还披露,李某某曾就职银行,2006~2007年炒股收入颇丰。“李某某今天下午知道经济适用房申请终审通过后,曾向我朋友炫耀他的门路很多。”

在终审名单中,记者找到这位李某某:李世雄,1977年生人,公示中,截至2009年12月31日“存款及理财产品市值”为31899.99元、“证券市值”11748.41元、“商业保险市值”5946.39元。没有房产、车辆,2008年收入12133元,2009年收入7529元。终审结论为:符合保障性住房申购条件。

记者从上市公司天健集团一名内部人员处了解到,李世雄的父亲确实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出任过该集团的工会主席,后来因病调整为副主席,在2006年退休。“当工会主席主要在集团上市之前,有四五年时间,为集团党委委员,相当于副总级别。”

如此,通过保障房终审的李世雄似乎无可置疑要引起争议。

当事人:该申报的都报了

6日下午,深圳市福田区市政公司大院,记者敲开李世雄的家门。这是一名身高165厘米左右、理着平头的男子,对记者的到来微微一愣,但并没显示出太诧异。李世雄爽快承认,他的父亲曾任天健集团工会主席:“但我爸的资产和我没有关系。”

对于网帖投诉的指责,李世雄没有显示太意外,他说:“来调查根本没问题,我身正不怕影子斜。”

“投诉说你有150平米的房子和两辆汽车。”“都是我爸爸的啊,车是一辆,就停在楼下,也是我爸的。”李世雄露出苦笑的神情,“我爸是有资产,但跟我没关系啊!”他说,自己一直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别人看到有房有车可能误会,其实真正属于他的资产就是电脑什么的,该申报的都申报了。

“有人认为你有当过高管的爸爸,自己生活应该不差。”

“说实话,我和我爸关系不好。”李世雄表示,他很长时间没有工作了,就在淘宝上做点小买卖,根据通常情况来看,有他爸的背景,工作应该很好找,但“我爸也没有帮我”。李叹息说,他以前换过很多工作,曾在银行当过临时工,没有底薪。

网帖上还指责李炒股赚了千万元。对此,李世雄坚决否认,他说自己从来不炒股,空闲时就去图书馆看书,就是老婆还炒一点股。那就是他家在终审公示信息上的证券市值。而对于其父亲资产过千万的说法,李世雄则没有明确否认。

相关规定

本人符合资格即可申请

“高管儿子”、“富二代”,两个标签足以让李世雄申请保障房引起重大争议。有人强烈反对,也有人认为应当理性看待,毕竟父母的资产不是儿子的。

“爸爸那么有钱,儿子还来申请保障房,羞不羞?”福田市民汪女士说,作为大公司的前高管,少说身家千万,为什么儿子那么穷,“再说,他家就一个儿子,等父母故去后,财产还不是留给自己儿子的?”持类似观点的市民不在少数。

不过,也有市民认为应当理性看待“富二代”申请保障房。市民龚先生指出,社会上对“富二代”有普遍敌对情绪,但父母的毕竟是父母的,不能等同于自己的,而从积极的意义来看,“富二代”不依赖父母,自力更生,也是值得鼓励的。

记者查询深圳此次保障性住房的申请条件,成年子女可以单独申请保障性住房,资产也是计算申请者本人以及共同申请者的。从法律政策上来看,无论李世雄的父母多么富有,只要李本人的资格符合条件,就可以申请。

据1月7日《南方都市报》

AⅡ08版 周昌和

相关新闻

广州市长自曝没买房

住130平方米宿舍月租600元

房价如此之高,广州人能幸福吗?6日,面对媒体的追问,广州市长万庆良沉思片刻:“我认为,我们的观念要转变,从有住房变成有房住,我工作了20多年,还没买房,现在住的是市政府的宿舍,在珠江帝景面积130多平方米,每月交租600元,当然,政府会补贴一部分房租。”他表示,让人人有房住,想租房的人租得起,想买房的买得起是广州政府下阶段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其中,首要解决的是特困和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在万庆良看来,幸福的人,生活不贫穷,生活环境不恶劣,不会没有工作而到处流浪,“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的把握,因此要努力追求幸福,充分享受幸福、体会幸福”。

据1月7日《南方日报》A06 曹斯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