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年,“丢”一些人
□林丽霞
前段时间我手机丢了。自从有了手机,再也懒得记电话号码,找谁一按名字就行了。除了老公和家里的号码,亲戚朋友的,领导同事的,编辑文友的,全都两眼一抹黑。
忍着心疼,交齐了捡我手机的人帮忙打的话费,又补了一个卡。办卡的是个熟人,说,白交那些冤枉钱,给你搞个新号不行吗?我说,不行,丢了那么多人就罢了,若再换号,他们不是连我也丢了?
卡是补了,所存信息却荡然无存。这下,我成了地主,收租一样,坐等别人问候我。电话铃每响,柔声问:“喂,您好,哪位?”常常劈头盖脸挨一顿数落:“连我也听不出来了,你没病吧?”赶忙解释,完了欢欢喜喜地存上他们的尊姓大名,还不忘拿笔记在电话本上。
如此等下半年,丢的人大部分找了回来。有些人,比如领导、编辑,大都不会找我,只好费点周折,找了他们的号码存上,以备不时之需。
还有小部分人,没找我,我亦找不到他们,想必真要彻底丢了。细细检点,这些人,既无深交,也互不相求,只是由于某种机缘,相识了,性情趣味有共同之处,隔三差五地联络着。于对方,不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浓烈,也不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渺远,走近了,很容易落入俗套,走远了,又有点翘首而待,就那样在不同的角落里,偶尔问候一两声,互相温暖。仅此而已。
从前,我并不是这样想得开。与人相交,总是投进十足的热情,付出多了,自然想多得些回报,一旦得不到,心理就会失衡。道不同不相谋,老死不相往来,是常采取的对策,从这点就看出我多么爱走极端,非此即彼,不是烈火烹油,就是冰冻三尺。年岁渐长,丢人,也被人丢, 一来而去,自然长了心眼。缘分尽了,转身离开不就消失了吗?何苦指天发誓,折剑断琴?伤了人,也伤了自己,连相逢一笑的后路也给堵死了。
一路走,一路丢,大浪淘沙,最后幸存的,才是足可以温暖一生的朋友啊!
丢人,不心疼;被丢,不企求。在貌似亲卿爱卿的热闹里,游刃有余进退自如的,永远是最不用心的那个。既然不能相濡以沫,那就相忘于江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