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6版:回忆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刘华清走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刘亚洲谈刘华清:
刘华清走了
一九四五年解放山东夏津后的刘华清。
刘华清率军事代表团先期访问美国。
刘华清视察成飞研制现场。

他在回忆录中谈两件大事

航母总是要造的 核潜艇再度上马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1月14日6时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刘华清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

刘华清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10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

《刘华清回忆录》中透露:

航母总是要造的

航空母舰的应用,是20世纪舰艇发展的伟大成就。我国对航母作过可行性研究,我也为此做了一些工作。

早在1970年,就根据上级指示,组织过航空母舰的专题论证,并上报过工程方案。1980年5月访问美国时,主人安排我们参观了“小鹰”号航空母舰。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科技人员首次踏上航空母舰。上舰后,其规模气势和现代作战能力,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可以说,正是航空母舰的出现,把海战的模式从平面推向了立体,实现了真正的超视距战斗。

1982年,我当了海军司令员,航空母舰在我心头的分量,自然大不相同了。我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却只有中小型舰艇和短程岸基航空兵,一旦海上发生战事,有时只能望洋兴叹。

可是很遗憾,当时国家经济力量不行。1984年年初,在第一届海军装备技术工作会议上我讲过:海军想造航母也有不短时间了,现在国力不行,看来要等一段时间。两年后,我又一次提到:航母总是要造的,到2000年航母总要考虑。

我们搞航空母舰,目的不是为了和美国、苏联比赛,主要是用于解决对台斗争需要、解决南沙群岛争端和维护海洋权益等方面的任务。平时还可以用于扩大维护世界和平的政治影响。显然,海军有了航空母舰,海军的质量就会发生大变化,海军的作战能力也将有较大提高,有利于提高军威、国威。

曾护送邓小平政委到第129师上任

1937年8月25日,我所在的红31军和红4军、陕北红29军、红30军,独立第1、第2、第3、第4团以及第15军团的骑兵团等部队一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张浩。下辖第385和第386两个旅、教导团和5个直属营等共1.3万余人。

1938年1月5日,中共中央军委任命邓小平为第129师政治委员,我在洪洞县马牧村八路军总部接受了护送邓小平政委到辽县第129师上任的任务。当时,和邓小平政委同行的还有彭真同志,彭真同志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组织部部长。

邓小平政委受到刘伯承师长的热烈欢迎,从此,刘伯承、邓小平便战斗在一起,统率着第129师这支抗日劲旅。此后不久,第129师在刘、邓首长的直接指挥下,先后进行长生口、神头岭和响堂铺三次伏击战,均取得胜利。

1965年周恩来指示:核潜艇重新上马

核潜艇的研制设计是从1959年开始的,当时先由海军修造部核潜艇总体组提出了方案的构思。

后来由于国家暂时经济困难和科研力量不足,1963年3月,经中央专委批准,决定先集中主要的技术骨干力量,重点对核动力、艇总体等关键项目进行研究,待国民经济有了明显好转时,再全面展开。

核潜艇的研究,一开始就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在周总理的具体指导下,聂荣臻元帅专门写了《关于开展研制核动力潜艇的报告》。应该说核潜艇的上马是比较顺利的。

但是,这项工程的前期开发工作却几经波折,这期间,我先在七院,后调到六机部,岗位变化了,但关注核潜艇工程的心却始终放不下。

1962年上半年,由于国家经济遇到暂时困难,大批工程项目下马,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也难以继续工作。

1965年3月,周恩来总理指示,核潜艇的研制工作重新上马。当时我任六机部副部长,分管科研工作。于是由我起草,以六机部党组的名义向中央专委提出研究制造核潜艇的报告。8月,中央专委正式批准了这个报告。

核潜艇工程终于再度上马。我喜出望外。

70多岁高龄时,他被上调军委

刘华清同志在62岁被委以重任,当了海军司令员。这个任命让他犹豫过,但他没有退缩。

他对海军战略发展和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受到总部机关和军队院校的高度评价,也同时引起外部世界的广泛关注。一些国外军事媒体将他誉为“中国的马汉”。

71岁,他做好了退休的准备,邓小平同志却突然召见他。他被委任军委副秘书长,开始了人生新的篇章。小平同志嘱咐,他的任务“就是抓现代化,抓装备。”

领受任务后,他深入调查研究,要求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借鉴外军技术,“充分吸收利用,以加快前进速度”。虽然一波三折,但终于拉开了中俄(当时是苏联)军事技术合作的帷幕。中国军队装备建设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回忆录中,刘华清透露,“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修改方案是他拍的板,“东方红”这个名字也是他拍的板。

在他心中,小平同志一直是他的精神引路人。有趣的是,他们在1938年初的第一次见面,却是由他带路,护送新上任的邓小平政委去八路军第129师报到。也许这就是缘分。

此后数十年间,他和小平同志再无任何特殊交往。但是,他却由此进入了小平同志的视线。1989年,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小平同志在辞去军委主席职务的同时,提名刘华清为军委副主席!

刘华清深感责任重大,担心力不从心,当即给小平同志办公室打电话,请有关人员报告小平同志:“还是选别人好。”回话:“邓主席已定,不会改变。”小平同志的态度非常明确:“刘身体好,知识面比较宽,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搞国防工业、搞科技装备,在苏联还学了几年。他懂科学,搞卫星、导弹都参加过,是荣臻同志的主要助手。选这么个人当军委副主席恐怕比只看资格好。”

在此后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期间,在任政治局常委期间,他没有辜负小平同志的重托,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认真履行职责,给江泽民主席当好助手。

刘华清,1916年10月出生于湖北大悟,1929年参加革命。历任中队长、指导员、科长、干部大队大队长兼政委;八路军129师秘书主任,冀南军区组织部部长、军分区政委;旅政委、军政治部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区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北海舰队副司令员兼旅顺基地司令员、国防部第七研究院院长、第六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副总参谋长、海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上将军衔。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第十二、十四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综合新华社、《环球时报》、《解放军报》等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