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3版:热点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晚报三路记者细致探访“两河一渠”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去年12月开始的“清淤改造生态工程”进展如何了?
哪些地方水清堤固,哪些地方还要继续下工夫?
晚报三路记者细致探访“两河一渠”
地点二:东风路与渠西路附近地点三:北环与渠东路附近地点四:郑东新区段

去年12月开始的“清淤改造生态工程”进展如何了?

哪些地方水清堤固,哪些地方还要继续下工夫?

熊儿河畔“熊桥芦月”、金水河上“金海晴波”、贾鲁河旁“汴河新柳”……这些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绿城美景,很多都与咱身边的河流息息相关。曾几何时,这些历史人文美景,一度被污水、垃圾、荒草掩埋,只能向古书中去寻觅向往。

如今,我市境内9条古老的河流,大多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郑州生态水系输水工程”去年4月便正式通水,工程正强力推进。

“郑州两河一渠河道清淤改造生态工程”去年12月全面开工。截至昨日,熊儿河大部分河段、金水河大部分河段及东风渠龙湖外环西路以西大部分河段,均基本竣工。

适逢两会盛事,生态的郑州、“亲水”的郑州正变得更靓丽。“两河一渠”淤清堤固、清波粼粼、绿树环绕、水鸟翔集。

昨日,晚报记者分3路,分别对“两河一渠清淤改造工程”中的金水河、熊儿河、东风渠进行细致探访。

地点一:东风路与花园路附近

昨日下午2点10分,本报北路记者来到东风路与花园路口附近的东风渠。河面上都是冰层,但仍隐约可以看到被冰层覆盖的河底的水草。

阳光清冷,但河道两边仍然有三两市民在散步,灌木丛里,偶尔还能看到一抹红色。

四周还有各种风格迥异的雕塑林立,造型优美的景观桥,以及两岸声声鸟鸣,构成了一幅天然的风景图画,人文风情尽现。

地点二:东风路与渠西路附近

2010年11月4日,本报A18版刊发了《清清东风渠,又闻恶臭味》一文,在东风路和渠西路交叉口向北200米处的东风渠西侧,有一个大型的排污口天天往东风渠里排污水,还有一股恶臭味,渠西路一公厕北约50米处河道西侧,有一个方形排污建筑,4股共宽3米的污水正源源不断地排往渠里。恶臭的污水覆盖了近几百平方米的水面。

顺着东风渠向西走,下午2点35分,我们来到东风路与渠西路向北的东风渠河道边。还没走近就能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走到跟前可以看到河堤上两个圆形管子正在向河内排水,但水质清澈,河道上也看不出有污染的痕迹。

附近一个正在扫地的环卫工张先生说,这清凌凌的水,是往东风渠注入的黄河水。原来的排污口已治理取缔了。

2010年4月29日,郑州市生态水系输水工程正式通水,黄河水滚滚流入郑州市内各个河道,形成新的“水循环”,市区河流告别“有河无水”的尴尬。

地点三:北环与渠东路附近

沿着东风渠一路向北,过北环约500米,在陈寨冷库西边的东风渠附近,河面上撒上了不少垃圾、塑料袋、果皮等,与刚才的美景成了鲜明对比。

河道边虽然有垃圾筐,可地面上也扔了不少果皮。也许是趁着阳光晴好,附近不少居民都把被子拿出来晒,东风渠西岸成了晒被场,东岸则有不少市民在一座已经看不出是什么造型的建筑旁嬉闹。

尽管河岸边竖有安全提示牌,可十几个孩子还是互相追逐着来到河堤上,并且跑到河面上玩耍,还试图向河中央走过去。

地点四:郑东新区段

在郑州的水域版图中,东风渠是黄河和郑东新区水域的连接线,也是郑东新区龙湖水系的主要供水管道之一。昨日下午3点20分,在郑东新区东风渠与金水河交会处的河道上,至少6辆清理淤泥的挖掘机和推土机正在河面上作业。

有市民说,这个地方清淤工作进展比较慢。对此,现场一名施工人员说,从2010年12月下旬就开始清淤,冬季天冷所以进展较慢。目前,郑东新区东风渠河道春节前将清除淤泥26万立方米,新增百米宽水域70万平方米,相当于目前如意湖运河水系的水域面积。春节过后将分段蓄水。晚报记者 张璇

地点五:熊儿河的尽头

昨日15时许,本报南路记者赶到祭城路东湖庄附近。

东湖庄西南约2公里处,就是熊儿河的尽头。在这里,全长21.4公里的熊儿河往东北汇入东风渠。她们和龙湖、南北运河等河湖一起,形成庞大的水域,环绕着龙子湖新区。

在交会处的西、北、东三面,至少7台大型挖掘机正不停工作。西边东风渠南侧,两台黄色挖掘机正蹚在冰河里挖掘淤泥。

北边的东风渠与熊儿河交会处,4台挖掘机和两台推土机正忙不迭拓宽河面、挖掘淤泥、平整岸堤。

在两河交汇处四望:北边远处是飞虹般的石武高铁高架桥,再远处是龙子湖新区座座高楼。

东、南两面,熊儿河入渠处河面辽阔,大半堤岸都已硬化加固,河两侧是平坦笔直的沿河景观路。常青灌木、景观树、小游廊点缀其间,绵延不绝。

15点40分许,在两水系交汇处西北,记者突然看到一道“白光”从水面上快速闪过。仔细一看是只白鹭,它似乎在觅食。

地点六:熊儿河农业东路段

15点50分许,在熊儿河与农业东路交会处,农业东路桥东侧,记者再次意外发现野生水鸟。

桥东正下方水面上,两只水鸟正懒洋洋浮在河面上。日光和暖,金波粼粼。记者截稿前,请市林业局野保处专家尚先生仔细察看照片。尚先生说,这种水鸟叫(piti),又名“水葫芦”。

在大桥东西两侧,熊儿河呈西南、东北流向。河两岸,沿河小路和堤坝都是水泥石块硬化好的。紧邻河水的一面,还有木板铺成的景观小码头。两岸多是碗口粗的垂柳。

地点七:熊儿河商贸路段

16点15分,记者沿熊儿河溯流而上,赶到商城路与商贸路交叉口。商城路南边,就是熊儿河。附近3公里河段,淤泥早已清除。冬季河水浅,却很清。在桥西侧水面上,也有3只酷似的水鸟。它们时而浮游,时而钻水觅食。

地点八:熊儿河南关街桥段

16点45分,南路记者继续溯流而上,西行至南关街与熊儿河交会处。熊儿河到这里,河道已逐渐变窄,这儿已属于中上游了。河道两岸,小树葱郁,冬青和绿草遍布。河床、河堤以及两岸道路,均硬化得很漂亮。同紫荆山公园附近的金水河不相上下。晚报记者 吴泳

【 记者手记 】

记者走访中发现,有些河流仍有极少数涉嫌偷排污水现象。 

市水务局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政策和历史的影响,过去城市的污水排放处于无序状态,都是随意往河道里排放。并非是非要往河道里排,而是无处可排。

老的污水排放口封闭了,但今后如果管理不当,可能还会出现新的污水排放口,所以,管理队伍和机构必须跟上。

制度建设上,市水务局表示今后要让污水排放形成“有序”管理,有污水排放需求的单位要先申请,通过一系列程序后,将污水管网接入城市管网。对随意排放污水的,一定重罚。

为防止河道污水乱排,市民随意倾倒垃圾,我市正在酝酿制定一个生态水系管理制度,并争取上升为地方法规,使将来的河道管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