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中国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胡锦涛主席今日访问美国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11年中国外交开篇之作
胡锦涛主席今日访问美国
奥巴马将以一场罕见的白宫私人晚宴迎接中国国家主席芝加哥市长还说:这是一件大事,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的事
2009年11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仪式,欢迎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 新华社资料图片

奥巴马将以一场罕见的白宫私人晚宴迎接中国国家主席

芝加哥市长还说:这是一件大事,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的事

应奥巴马总统邀请,胡锦涛主席将于1月18日至21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今年是中美重新打开交往大门40周年,也是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端。当前,中美关系处在一个重要时期。

胡主席此时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对推进新时期中美关系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表示,胡主席即将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是中国外交在2011年的开篇之作。

日程

18日 胡锦涛飞抵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开始访问美国,副总统拜登将到机场迎接。

19日 奥巴马将展现此次国事访问的全部盛大安排,其中包括官方迎接仪式、椭圆形办公室的会谈以及为中国领导人举行的国宴。

当两位领导人在白宫举行记者招待会的时候,记者们将获得难得的向中国领导人提问的机会。胡锦涛还将向美国工商界领袖发表演讲。

20日 胡锦涛会晤国会领导人。随后他将前往芝加哥,那里是他本次访问的第二站。

“这是一次极其罕见的小型晚宴,我们将与胡主席一起用餐……我们正在建立的关系,以及在比人们通常看到的中美会晤场合更为随意的氛围下进行坦率交谈的机会”。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多尼伦

白宫罕见预演欢迎仪式

早在去年11月,奥巴马在首尔与胡锦涛会面时,就将这次访问定位为“美中关系和美国外交的头等大事”。

美方主动提出将访问定位为最高规格的“国事访问”。届时,美方将使用全套正式外交礼仪和典礼,包括隆重的欢迎仪式、鸣放礼炮、会谈会见、国宴等。这是奥巴马上任以来继墨西哥和印度之后,接待的第三次国事访问。

希拉里告诉1月初到访的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美方正“勤奋”地进行相关准备。第一夫人米歇尔正在主持筹备宴会。奥巴马华裔“女军师”陈远美在1月5日被委以“第一夫人顾问”的重任,她要准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胡锦涛访美。陈远美就任后表示,已经开始与白宫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为接待胡锦涛的国宴制定宾客名单。

据知情人士透露,白宫这次礼宾筹备工作非常细致,还制定了包括雨天、大雾、大雪等恶劣天气的应急方案。1月13日上午,白宫还在南草坪进行了一次隆重的欢迎仪式的预演,这对熟谙流程的白宫而言也是非常罕见的。

而在胡锦涛即将访问的奥巴马老家芝加哥,筹备工作同样紧锣密鼓。芝加哥市长谈及此次访问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连用了6个“大”字来形容。他说:“这是一件大事。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的事!”

精心安排小型晚宴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以一场罕见的白宫私人晚宴迎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官员们说,奥巴马、国务卿希拉里和国家安全顾问多尼伦于18日傍晚在白宫的老家庭餐室与胡锦涛等共进晚餐。

多尼伦说:“这是一次极其罕见的小型晚宴,我们将与胡主席一起用餐。”他说,这项安排将反映“我们正在建立的关系,以及在比人们通常看到的中美会晤场合更为随意的氛围下进行坦率交谈的机会”。

希拉里:中美“同舟共济”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14日就中美关系前景发表演讲,一改以往的强硬姿态,她不仅驳斥“中国威胁论”、“中美零和关系论”,还称美国希望同中国建立积极、合作和全面的双边关系。她认为,美中两国的繁荣对双方都有利。

希拉里说,美国无意束缚中国成为大国,在21世纪,“零和”理论已经不适用于中美关系。她还引用中国的成语“同舟共济”形容两国,认为如果中美不朝着同一方向前进,就会引发混乱。

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评论说,希拉里的演讲虽然在政策层面没有很大突破,但是她的态度却发生了很大改变。显然,希拉里希望用这次的演讲缓和中美关系。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称,希拉里的演讲是奥巴马政府为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打好基础而采取的紧急行动。

意义重大

“中美30年来最重大事件”

法新社称,早在2010年11月,奥巴马与胡锦涛在首尔会面时就称,2011年胡锦涛访美是“美中关系和美国外交的头等大事”。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有美国政治分析师甚至将这次访问当成中美30年以来最重大的事件。

美联社评论称,新年初始,中美两国高级官员往来就非常频繁,美国的“红地毯”早就为中国铺开。报道形象地称,如果以华盛顿到北京7000公里的飞行距离计算,两国所有官员“铺路之旅”的总路程足以从地球到月球三个半来回。

美国需要中国 议题决定权在扭转

在访美前夕,胡锦涛主席书面回复了来自美国《华盛顿邮报》和《华尔街日报》的提问。胡锦涛敦促美国增加对话、交流和互信,并抛弃“零和”的冷战思维,从而达到务实合作的目标。

《印度时报》称,在全球都在遭受金融危机的时候,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可见中国的外交、经济和军事实力在“翱翔”。美国对中国有着极大期待,并且可以看出,白宫非常重视和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

《印度时报》报道还引用了欧亚大陆组织的观点称,中国自身的实力增长,让美国越来越重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中美间议题的决定权也在发生变化。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胡锦涛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将翻开中美关系的新篇章。据1月17日《法制晚报》A19

郭悦 杨铮 尹晓琳

重要访谈

胡锦涛主席接受《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联合书面采访

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17日接受了美国《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联合书面采访,就推动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环境、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举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和平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同亚太国家关系、朝鲜半岛局势等回答了提问。

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胡锦涛强调,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双方应该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从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出发,排除干扰,应对挑战,相向而行,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最重要的,一是要加强对话和沟通,增进战略互信;二是要摒弃“零和”的冷战思维,客观理性看待对方发展,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坚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三是要尊重对方主权、领土完整和发展利益,妥善处理彼此重大关切;四是要不断扩大两国利益交汇点,使中美两国在更广领域成为合作伙伴。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在回答关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提问时,胡锦涛指出,我们一贯认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实行的改革是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在内的全面改革。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和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的事实也证明,中国政治体制是符合国情的,总体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胡锦涛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将从中国国情出发,继续扩大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据新华社电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