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两会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0亿建城市综合公交体系
所有县城20分钟以内上高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城市拥堵:全省投资200亿元建轨道交通
2000亿建城市综合公交体系
所有县城20分钟以内上高速
公路:实现所有县城20分钟以内上高速航空:郑州机场年旅客将达到2000万人次

2000亿建城市综合公交体系

所有县城20分钟以内上高速

昨天,《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正式公布。

如何让全省人民保障更健全,生活更加舒心?《纲要(草案)》提出了众多和民生息息相关的目标和举措,其中提出,“要下大力气解决交通拥堵、空气噪声污染等‘城市病’的问题”。据此,我省五年内将投2000亿元建城市综合公交体系,投资200亿元建设轨道交通。晚报记者 李萌 裴蕾 实习生 施杨

郑州地铁紫荆山站效果图

“要下大力气解决交通拥堵、空气噪声污染等‘城市病’的问题,实现城市管理向规范化、精细化、高效化转变。”《纲要(草案)》中提出。

如何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我省提出了一些具体举措。

在城市综合设施建设方面,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依然是“首选”。《纲要(草案)》提出,要加快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立体过街通道建设,加快换乘枢纽、公交港湾、停车场等城市静态交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着力构建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多层次、多类型城市综合公共交通体系,五年预计完成投资2000亿元以上。

从“地上”转入“地下”,城市轨道交通在未来五年也将有大发展。我省要求,要大力推进郑州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建成地铁1号线和2号线,开工建设洛阳城市轻轨,五年预计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

铁路:新增客运专线1100公里、城际铁路500公里

“要建成基本完善的铁路网。”《纲要(草案)》提出,要把加快铁路建设作为完善综合交通体系的主攻方向,全面推进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大能力货运通道三个重点领域和郑州东站、郑州机场两大综合换乘枢纽建设,全面建成“十字形”客运通道和“四纵五横”大能力运输通道。

具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6400公里,新增客运专线1100公里、城际铁路500公里。建成石家庄至武汉、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形成“十字形”客运通道。同时,将开工建设郑州至重庆、商丘至杭州、郑州经鹤壁经濮阳至济南客运专线,启动郑州至太原客运专线前期工作。

全省城际铁路网建设将进一步加快,五年内建成郑州至焦作、至开封、至新郑机场以及新郑机场至许昌、至登封、至洛阳城际铁路和云台山支线,开工建设郑州至新乡、许昌至平顶山、焦作至济源至洛阳、焦作至晋城城际铁路,形成以郑州为中心,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为纽带,通达开封、洛阳、许昌、新乡、焦作、漯河、平顶山、济源等市的半小时交通圈,通达其他中心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连接周边省会城市高效便捷的交通格局,基本实现所有省辖市通客运专线或城际铁路等快速铁路。

公路:实现所有县城20分钟以内上高速

“到2015年,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5万公里,其中,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600公里,21条跨省通道全部打通,实现所有县城20分钟以内上高速。”我省提出了目标。

其中,将会打通焦作至桐柏至随州、运城至三门峡至淅川至十堰、郑州至卢氏、郑州至民权、武陟至西峡等跨省及区间通道,建成郑州机场至少林寺、洛阳至栾川等联络线。

此外,我省境内的国省干线公路将得到改造提升,扩容改造G107、G310等重要国道,将其他省道交通拥挤路段升级为一级公路。郑州至许昌等城际快速通道建设也将得到积极推进。我省计划实现所有县城20分钟以内上高速,全部打通出省通道。

航空:郑州机场年旅客将达到2000万人次

《纲要(草案)》要求,要强力推进郑州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建成郑州机场第二跑道、第二航站楼、综合交通换乘中心等重大工程,到2015年,郑州机场年旅客、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2000万人次和28万吨,初步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内航线中转换乘中心和国际货运集散中心。

社保:社保覆盖范围将扩大

未来五年,我省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重点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实现应保尽保。我省将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积极配合做好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实现城乡社会救助全覆盖。

教育: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未来五年,我省将努力在加大民生投入方面再上一个新台阶。确保每年公共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增速高于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速,持续增加就业、社会保障和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支出,坚持每年实施一批重大民生工程,努力使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其中,在教育投入方面,将优先保障依据城镇规划布局的中小学建设用地。城市新区开发、旧城区改造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建设一批中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城镇居民和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需求。从2010年起,我省将每年改造300所中小学,用3年时间,基本消除城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

学前教育将在未来五年迎来发展的“春天”。我省提出,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体系,2015年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到2015年,我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将达到185万人。

就业:五年城镇净增就业400万人

我省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就业难题,力争五年城镇净增就业400万人,开发50万个公益性岗位,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住房: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00万套以上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方面,我省规划将在未来五年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00万套以上,是“十一五”时期的7倍,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让更多的住房困难群体住上价格低廉、质量有保证的新房子。

人口:户口登记管理,全省将统一

人口问题,备受关注。未来五年,我省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推进“一证通”制度。

“要大力促进农民工进城落户,更加注重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纲要(草案)》提出,要创新户籍、土地管理等体制机制,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安居、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保障农民享有平等权益。推动更多符合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转换为城市居民,率先在城市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实现城乡一体化。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