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总理来了句河南话:“我看‘中’”
总理说“我也要向你学习”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温家宝在我省调研抗旱保丰收工作滑县农民建言“把粮价提上来”
总理来了句河南话:“我看‘中’”

温家宝在我省调研抗旱保丰收工作

滑县农民建言“把粮价提上来”

近一段时期以来,华北、黄淮等地降雨持续偏少,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江苏、安徽等省出现不同程度旱情。1月21日至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河南鹤壁、安阳等地,深入麦田,走访农户,考察基层农业科研院所,与广大干部群众座谈,部署抗旱夺丰收工作。

在鹤壁,总理问计农业专家

天寒地冷,呵气成霜。1月22日清晨,温家宝总理走进鹤壁市淇滨区钜桥万亩粮食高产核心示范区,实地察看旱情。示范区一眼望不到边,绿色在脚底向天边延伸。寒冷的空气里,麦苗上落了一层薄薄的白霜。走到麦田深处,温家宝蹲下身子用铲子扒开表层土壤仔细察看墒情,只见表层土壤干旱,下面的墒情还不错。

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副组长郭天财,是这片示范区的首席专家。他对总理说,去年秋天这里下过一场透雨,地下墒情不错。但是,一冬没有雨雪,到现在100多天有效降雨不到3厘米,旱象严重,旱情正在持续加深。

温家宝拔起一根麦苗,仔细地察看着叶片和根系,了解小麦生长状况。郭天财指着总理手中的麦苗说:“河南麦苗壮,六片叶十条根。高产示范区2010年小麦平均亩产达695公斤。要想再有好收成,就必须立足抗大旱、抗长旱,抗旱夺丰收。”温家宝赞同地点着头。

麦田四周空旷,寒风劲吹,温家宝总理站在地里全不在意。他问道:“如果春节以后还没有下雪,这块麦田是不是就要浇第一遍水了?”郭天财点头称是。温家宝嘱咐道:“你们一定要做好准备。”

温家宝又问道:“当前应该如何抓好春管这个关键环节?”郭天财不假思索地说出了“十六字诀”:“以浇为主,措施前移,分类指导,科学应对。”温家宝说:“你的想法和我不谋而合。”郭天财刚刚在农业部参加了抗旱专家小组会。专家们认为,黄淮和华北冬麦区到2月中旬再没有降雨,旱情就会变得非常严重。现在就要做好抗旱浇地的准备。看到麦田四周水渠环绕,听说这里井水丰富,温家宝放心地点了点头。

在滑县,总理和农民聊粮价

22日下午,寒风更猛,温家宝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安阳市滑县留固镇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园区。滑县是河南农业大县,留固镇的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有10万多亩,小麦单产600公斤以上。

温家宝走进麦田察看灌溉设施。在麦地的一口机井旁,程新庄村党支部书记程新文说,目前示范园区已实现“一户一卡、一井一表”,从准备到刷卡出水只需要5分钟。温总理关心地询问农民浇水的成本,程新文说,用电浇一亩地花十几元,但供电不稳定,大部分时间还是用柴油机浇水,一亩成本25元左右。

温家宝听后表示,应该保证用电,把浇地成本降下来。

农民们接过话头说,还要把粮价提上来。总理笑着说:“我看‘中’。”农民们高兴地鼓起掌来。

随后,温家宝又来到附近的温庄村,沿着村里的道路察看村容村貌,并到孔德卓家与村民们座谈,了解他们的收入、生产、医疗、教育等情况。他告诉村民们,今年国家要在农村办两件大事:一是要大力兴修水利,二是要进行新一轮农网改造。农民的日子会一年比一年好。

座谈会上,总理提六条抗旱保丰收措施

1月22日晚,温家宝在鹤壁主持召开抗旱工作座谈会。他指出:现在离开春很近了,农时紧。受旱地区要及早动手,科学安排,以抗旱为中心,强化技术保障、设施保障、资金保障、物资保障、组织保障,全面做好抗旱保丰收各项工作。一要尽快制定和实施抗旱保丰收的农业技术方案。根据不同的苗情、墒情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干旱的影响,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和顺利返青。二要抓紧检修水利设施,努力增加抗旱水源,全面做好春灌准备。三要加快抗旱资金投入,重点用于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五小”水利工程和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四要抓紧抗旱物资的筹备,确保抗旱设备、材料的供给。五要重视解决好重旱区人畜饮水问题,绝不让一个群众没有水喝。六要加强抗旱工作领导,形成抗旱保丰收的合力。

温家宝强调,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是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根本之策。搞好农田水利建设,要特别重视大中型灌区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发展节水灌溉。他希望河南在当前旱情较重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抗旱保丰收力度,争取农业好收成。据新华社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