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9版:郑州制造 上一版3  4下一版
每2分半钟下线一辆海马汽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每2分半钟下线一辆海马汽车
海马,让轿车从此有了“河南造”

1月21日下午4时许,经济开发区海马集团郑州基地总装车间内,内饰、底盘、下线、物流、交车等各个班组都在忙,节前这段时间,正是汽车的销售旺季。一台台福仕达和海马王子驶下生产线,从这里走向全国的销售市场。

2010年公司实现产销整车6万辆,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工业增加值5000万元。晚报记者 徐刚领/文 马健/图

海马汽车生产线

每2分半钟下线一辆车

“现在总装车间,每天可以下线220台车,平均每2分半钟下线一辆车。”海马郑州第二工厂总装部部长助理符永坚自豪地说。符永坚是海南人,2009年11月,他从海南来到郑州。

“年前都是按照订单生产的,现在库存量很少,车辆从流水线下线之后,就发往经销商。现在每天都要加1小时班。”符永坚介绍说,现在海马郑州生产的汽车有三大类,一个是福仕达,一个是海马王子,还有一个是福仕达腾达。

福仕达在第二工厂2009年11月试生产时,一天只能下线几台车,而现在单班就可以下线220台车。记者粗略算了一下,基本上就是每2分半钟就要下线一台车。

轿车从此有了“河南造”

海马让河南人更为扬眉吐气的是,轿车有了“河南造”。

2007年,海马“两微”(微客和微轿)布局中原,这和海口基地“中级轿车”战略遥相呼应、相互放大。微客下线不久,微轿也横空出世。

2009年12月26日,海马集团郑州基地15万辆轿车项目竣工,首款微轿产品海马王子下线,这意味着轿车从此有了“河南造”。

海马集团郑州基地15万辆轿车项目自2008年4月奠基,历经20个月的建设如期完工。项目投资近3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整车生产设计为15万辆。这标志着河南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10年4月,海马王子在北京车展正式上市。更诱人的是,海马郑州基地立足“两微”战略,制定了“三个三”中期发展目标,即每年30万辆整车、每年30万台发动机和每年30家零部件厂,规划总投资80亿元。

“投子”大中原

海马(郑州)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忠春介绍说,早在2006年,海马就谋划在郑州发展。海马之所以进驻郑州,是由于“郑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人口多,劳动力成本低,市场大,可以实现销地产”。

海马集团郑州基地建设始于2007年,规划总投资80亿元。现已建成第一工厂(年产6万辆微型面包车)、第二工厂(年产20万辆轿车)、上海研发中心、开封零部件工业园(11家配套厂)、大型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目前有员工3500人。在建项目有年产15万台节能高效发动机项目、技术中心项目、年产3000辆电动汽车项目、新产品研发项目、郑州零部件工业园(一期)、第三工厂项目。

到2012年将有6款微面和3款家用轿车投放市场。预计到2015年,海马郑州基地将形成集商用汽车、轿车、动力总成、新能源、零部件、仓储物流于一体,产品覆盖高中低端全系列,年产销整车70万辆,年销售收入超过600亿元的大型汽车产业集群,解决就业20000余人,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整车和零部件制造基地之一。

“试水”新能源

孙忠春说,去年年底,北京正式公布《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俗称“限购令”。从北京实行汽车“限购令”起,现在广州、杭州都在跟进,这对汽车行业提出了严峻的要求。

“当然,限购令对海马影响还不大,因为海马的客户群瞄准的是二、三线城市。”特别是福仕达,可以说是城郊农民的最爱,销售量很大。

海马(郑州)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电动汽车事业部负责人孙伯说,2006年起,海马就开始开发纯电动汽车,2010年,承担的《海马纯电动汽车关键制造技术》课题通过国家863项目组验收。2010年12月,海马郑州自主研发的20辆海马王子纯电动汽车已经在郑州示范运行。

针对电动车产业化,孙伯说:“核心技术必须要有突破,这涉及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例如电缆经过水泡、水洗,必须保证不漏电。” 电动汽车大范围推广虽存在难度,但仍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据了解,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重心开始向中国市场转移,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也明显加快。郑州市也确立了以电动公交车、电动轿车、电动专用车的研发和应用为重点,坚持整车研发与示范运营相结合、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为原则的整体发展思路, 大力促进电动汽车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