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儿园的儿子放学回家,看到楼道残留下炮和贴着的喜字,问:“今天有人结婚?”我告诉他说:“是邻居叔叔今天结婚。”儿子笑着说:“这么说有喜糖吃了?”现在的孩子大多都不喜欢吃糖,我明白他是想分享那份甜美温馨的喜悦!
和邻居在一起居住也快三年了,见面的机会不少。刚搬来时我主动向他打过几次招呼,看到他近乎冷漠的表情,再也热情不起来。后来相互之间犹如路人,更谈不上拉拉家常。因为结婚装修房子他来过我家,说他要结婚,装修房,可能会打扰,还有一些线路的走向来征求意见。我向来不太在意这些,说只要相互之间不影响就可以,怎么方便怎么来。
早上开门看到邻居家门上贴了喜字,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才明白今天是他新婚大喜之日。看来最近的也可能是最后一个知道,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不是居住的距离而是心灵的距离。
在农村长大的我,小时候如果村中有人要结婚,那好像是全村人的事全村人的快乐。结婚前几天,村中的大多数人都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帮着置办采购,收拾院子,借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女人们在厨房忙着蒸馍,准备酒宴,到处都是忙忙碌碌喜气洋洋。最开心是小孩子们,可以吃糖了,可以看新娘子了。
没有吃到喜糖,儿子有些遗憾,问我是不是我们有隐身术,叔叔看不到我们呀,为什么没有送喜糖来呀?我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告诉幼小儿子这其中的缘由,就含糊其辞地说可能是叔叔结婚忙,乐糊涂了,高兴得忘了给你送喜糖让你分享他的快乐。如果你见到叔叔,祝他新婚快乐。看着儿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我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日子能跨越那一墙之隔,用真诚去消除隔膜,让我们邻里之间不再是最远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