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水月洛神》
下月进京为“两会”献礼
这是一部古今穿越的舞剧 观众大呼看得酣畅淋漓
专家建言,不如就叫《洛神赋》
由郑州歌舞剧院全新打造的大型舞剧《水月洛神》,即将作为向“两会”献礼的河南代表剧目,3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与首都观众见面。自去年12月首演成功后,经过精心打磨的修改稿《水月洛神》是否有巨大变化?是否更加具有艺术魅力?昨晚7时30分,河南省艺术中心座无虚席,新创舞剧《水月洛神》进行进京前的汇报演出,接受了专家和观众的评审。
晚报记者 孙娟
尚新娇/文 白韬/图
2月25日、26日和27日在省艺术中心大剧院演出三场
郑州歌舞剧院曾因舞剧《风中少林》声名远播,《水月洛神》是继《风中少林》之后,又一部立足中原文化的舞剧。该剧自2010年12月7日、8日和9日在河南省艺术中心大剧院首演后,受到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为使《水月洛神》真正成为彰显中原本土文化的舞剧精品,郑州歌舞剧院虚心听取专家、观众等各方意见,认真寻找不足,紧锣密鼓地讨论修改方案,春节期间对全部演员进行封闭排练。经过精心打磨,修改提高后的《水月洛神》于2月25日、26日和27日在省艺术中心大剧院演出三场,3月上旬作为河南的精品文化剧目,登陆北京保利剧院,为两会倾情献礼。
这部剧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是以著名编剧冯双白、导演佟睿睿、作曲郭思达等国内顶尖艺术家为主的创作团队。
整个舞剧分为序幕、上半场、下半场和尾声四部分,以曹植的传世名篇《洛神赋》《七步诗》和中原传说为依托,以曹丕、曹植二人兄弟相争和战乱中一个美丽女人甄宓的命运遭遇为线索,巧妙地将“诗书礼乐舞”融汇一堂,揭示了现代人对古典艺术美的探究与理解,为观众细腻地描绘出一段跨越千年的人神之恋。
专家建言《水月洛神》改名叫《洛神赋》
这台舞剧的文学气息浓厚,三国时代文学名家曹植的千古名篇《洛神赋》和《七步诗》贯穿其中,文思激荡,给后人无限遐想。
据悉,新版《水月洛神》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调整:全剧更精简,故事结构更清晰、合理,尾声进一步升华。其中的“众口烁金”、“水月”、“天堂”等舞段结合剧情发展、人物性格、情感推进的需要作了修改提高。音乐上强化了古典的传统美感。多媒体的使用更加注重故事氛围的渲染和人物心理的表达。尤其是舞台道具“古琴”的使用更是修改中的神来之笔。以古琴为依托和象征,贯穿全剧。
该剧调动了几乎一切可以调动的技术手段来营造《洛神赋》中的诗意氛围,整个舞剧具有史诗般的震撼。为此,不少专家建言,新版《水月洛神》不如叫《洛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