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8版:中国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等我下班再死”
汕头女医生被调洗衣房
“不把钱结清,我们心里都不会踏实”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包工头车祸后昏迷,妻子借钱结清民工工资江苏“信义夫妻”
“不把钱结清,我们心里都不会踏实”
拉着半昏迷中丈夫的手,她轻声呼唤“你要坚强”
2月24日,疲惫的虞菊伢(右)趴在施阿林床边。

包工头车祸后昏迷,妻子借钱结清民工工资

江苏“信义夫妻”

白开水泡饭,加上一块豆腐乳,这是虞菊伢的中饭。她拉着丈夫施阿林的手,轻声说“你要坚强”,转过身来眼泪却夺眶而出。她已无法支付医药费和儿女在学校的费用。

虞菊伢把自己逼入了绝境:一个月前,做包工头的丈夫出了车祸,她挨家挨户向亲戚好友借钱,凑了15万元——但是,她把这钱发给了和施阿林一起干活的工人,而不是先拿来治病。“人必须讲信用。”虞菊伢说,这是丈夫这些年当包工头坚守的原则,所以,尽管现在急需用钱,她还是选择先给工人结清了工资。

丈夫病危,她不忘借钱给工人发工资

2011年1月22日,施阿林前往溧阳市区几个施工方帮工人索要工钱,但是并没有拿到。下午3点多,他骑摩托车回家时撞上了靠边上客的公交车,当即头破血流、昏迷不醒,后被诊断为脑出血,溧阳市人民医院第一时间向他的家人下发了病危通知。

晴天霹雳下,虞菊伢没有忘记工人们的工资,在抢救丈夫的同时,她去了所有能借钱的人家,有些朋友不能理解她的做法,她就一遍又一遍地解释。整整借了一周,再加上家里的积蓄,终于凑齐15万元,将20多位工人的工资在年前足额发放了。

“如果不把钱结清,我们心里都不会踏实”

“施阿林出车祸的当晚我就听说了,当时我还有16000元的工资没有拿到。我以为年前不会拿到工钱了,出车祸不是小事情,而施阿林也一直在昏迷,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的妻子居然会到处借钱给我们发工资。”和施阿林一起打工5年多的陈云根说。另一个工人孙师傅也表示惊讶,因为他知道施阿林家里很困难,上有老母亲,下有读大学和高中的两个孩子,这次车祸更是“雪上加霜”。

“仁义”,这是身边人评价施阿林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他现在被转到南京的仁恒医院就诊。记者在病房看到,他的姐姐施阿英和虞菊伢一起在照料,两个人都是从食堂打来米饭,用白开水泡着,就着豆腐乳吃。施阿英说,在医院里的一日三餐,两个人都是这么吃。

当被问起为什么这么艰难还要借钱付工资时,虞菊伢只淡淡说了一句:“如果不把钱结清,我们心里都不会踏实。”

“在他眼里,信用比天大”

在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镇,施阿林是一个“很有名”的包工头:他老实憨厚,开价总比别人低,最重要的是,每年春节前几天,即使下雨、下雪,他都坚持把工钱送到每一个工人家里。

虞菊伢说:“他说,人必须讲信用。信用比天大。工人辛苦一年,不就是为挣钱过年嘛。”

施阿林的朋友强玉新说,他认识施阿林七八年了,从来没见他拖欠过工人的工资,宁愿自己没钱过年,也会在年前把工人工资结清。

虞菊伢说,施阿林2000年拉起了自己的建筑队,“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因为村里有不少剩余劳力,他想带着大家一起干点活儿,多少都能赚点钱吧。”

“他对我们的态度很好。比如今天干活干少了,他会笑一笑不做声,如果哪天工人们干活干多了,他就会乐呵呵地过来给我们递上香烟。他这样对我们,我们心里也高兴,愿意跟着他干。”陈云根介绍说。

在别人眼里“乐呵呵”的施阿林,生活压力其实很大:一个87岁的老母亲需要赡养,还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虞菊伢又患有肾病,每年都需要几万元的医药费。

尽管生活中有种种压力,施阿林都没有改变“信用比天大”的原则。

“信义夫妻”目前处境艰难亟待扶助

由于病情加重,施阿林年后从常州转到南京市仁恒医院。开始住在重症监护室,一天就要花费两三千元,虞菊伢无法承受,多次申请能够转进普通病房。2月17日转进普通病房后,施阿林仍然处在半昏迷状态,左手和左脚还不能动。

虞菊伢说自己现在“度日如年”,因为不知道该找谁借钱,该借的都借过了,不好意思再开口。除了丈夫的医疗费,女儿还在读大二,现在的生活费都是借的,但下学期开学后又要交一万多元;儿子在读高中,生活费也没有着落。

据医务人员介绍,施阿林目前还处于程度较深的昏迷状态,营养全部靠胃管,气管被切开,能恢复到何种程度还不能确定,而整个治疗康复阶段大概要花20万元。据新华社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