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12版:热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溱与洧,方涣涣兮”
沿着诗经中提到的溱水、洧水
触摸中原文明的脉动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保护母亲河,我们在行动
“溱与洧,方涣涣兮”
沿着诗经中提到的溱水、洧水
触摸中原文明的脉动

“溱与洧,方涣涣兮”

沿着诗经中提到的溱水、洧水

触摸中原文明的脉动

在土层剖面中,发现很多石头,这是原始人使用工具的见证。

3月9日,是国家号召的“保护母亲河行动”日。河南自然之友环保组织将组织市民和环保志愿者,不仅沿黄河宣传环保,还要沿着诗经中溱(zhen)水与洧(wei)水的发源地,从上而下徒步,贴近孕育着中原文化的母亲河,从河中聆听那远古时代母亲河的声音,探究中国诗歌的起源地。

这次保护母亲河行动从3月6日开始,从溱水、洧水这两条诗经中最著名的河流的源头,沿河向下,号召周边市民植树护河,保护水源。

晚报首席记者 徐富盈

实习生 张振豪/文

晚报记者 张翼飞/图

李家沟文化遗址旁,溱水河静静流淌。

美丽的溱水河。

溱水上游的水还是很清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这就是3000年前,诗经中写的溱水河两岸少男少女游玩的情景。

为了做好这次沿母亲河徒步宣传活动,昨日11时,记者与环保志愿者以及文物考古人员赶到了新密市溱水河的源头。

溱水的源头,就在新密市白寨镇与岳村镇交界的王寨河村南,之后向东南流去。

过了冯家口村,就是李家沟村。溱水流过李家沟村的西侧,在村西拐了一个弯,掉头向东流去。而这个被评为2009年的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李家沟遗址,就在河的东岸。

诗经中所说的大河,现在只成了一米多宽的水沟,从南向北流着。让人欣慰的是,河里的水还清澈见底。

“这是多年来治理的结果,因为上游搞起了旅游项目,不再让污水向河里排了。”同行的自然之友环保志愿者介绍。

一万年前,溱水两岸就有人类生活

“这次沿母亲河徒步宣传环保和植树,并不是因为诗经里的爱情诗描述的是这个河边的事,早在一万年前,溱水周围就生活着中原的先民。”考古工作者汪松枝介绍,“李家沟遗址,是溱水两岸近两年最知名的中原地区发现的遗址,与曹操高陵一起,列为2009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而且位置要远比曹操高陵靠前。”

这个遗址经中外专家考证和碳14测定,没有任何异议。“溱水河岸的李家沟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旧时器晚期到新石器早期的一个空白,它的发现,不但改写了郑州的历史,而且改写了河南的历史,也改写了中国的历史。这是中国发现的唯一的从旧时器晚期向新石器时期过渡的时间非常清晰的人类生存遗址积淀层,我们在其中发现了距今10300~10500年之间的石锛和中原地区最早的陶片,说明早在一万年前,溱水两岸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活,孕育了中原文明。诗经的爱情诗发自溱水,也就不足为奇了。”汪松枝说。

文物保护与保护河路并行

在李家沟村边的河岸边,是一个刚刚开挖的土层剖面,上边明显地显示着3个土层。最上边的一层,是距今7000~8500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中间就是8600~10300年的旧时器向新石器过渡的年代;再向下就是10300~10500年的旧石器晚期。“而中间的8600~10300年间的旧时器晚期向新石器早期过渡的年代,就是专家建议命名的李家沟文化层。”汪松枝说,保护母亲河行动与保护文物是并行不悖的。

“与大名鼎鼎的曹操高陵相比,同时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新密李家沟旧石器至新石器过渡阶段遗址对一般群众来说是陌生的,但是在考古学意义上价值很大。遗址中连续的史前文化堆积,清楚地展示了中原地区从旧石器时代之末向新石器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填补了我省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与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之间的缺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松林介绍,李家沟遗址的发现,从文化层叠压关系、地层堆积、工具组合、栖居形态等多角度揭示了中原地区史前居民从流动性较强、以狩猎大型食草类动物为主的旧石器时代,逐渐过渡到具有相对稳定的栖居形态的新石器时代的演化历程。

自然之友河南小组负责人崔晟先生说,今年保护母亲河行动,由环保组织牵头,市民参与,从3月6日开始,沿溱水、洧水和黄河等河流,沿途宣传保护水源,保护环境,包括保护古迹,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中来。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