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开了10多场
为什么记者第一次给他鼓了掌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已经举行了10场新闻发布会,唯一响起的一次掌声是送给孙志刚的。去年年底,孙志刚才“掌舵”国务院医改办。有消息称,这位前安徽省副省长正是因为在省内力推医改,取得瞩目成绩,而被“空降”到国务院医改办做主任的,由此被寄予厚望,而“安徽模式”也有望在全国推广。
安徽医改分流安置了2万人,又进了2万有学历、有从医资格的人,以药养医制度取消后,安徽巢湖的老人看病由此前的230多元钱降到了84元钱。
“虽然全世界也没有成功的医改模式,但是如果说改革的方式是朝着百姓期待的方向努力,那么得到百姓的认可亦有希望。您如何看待人民的期望?”记者的提问,让孙志刚回忆起那段艰难的岁月。
他坦言,安徽在推进医改时也是意见不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剖“麻雀”——解剖乡镇卫生院到底存在什么问题,“以药补医”的机制是怎样形成的?安徽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最终统一了认识。
“回顾这段经历,我有一个很重要的体会,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安徽组织医改的时候,我们深感这是利益的博弈,政府利益、人民利益、医院利益、医务人员的利益、企业利益……你听起来都有道理,综合在一起又互相矛盾。在互相矛盾的情况下怎么办?我们认为唯有人民利益为大!我们的医改一定要使中国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说到这里,发布会现场掌声一片——让记者鼓掌并非易事,而打动老记们心的恰是“人民的利益为大”几个字。正如孙志刚所说,“在满足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再考虑其他方面的利益。一旦我们把这个利益关系确定了,在很多问题上就取得了一致。”今年是医改的攻坚之年,攻破这个世界难题,在处理诸多利益关系中,如果认定人民的利益为大,也许医改真的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