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新区:“河南一号工程”
中原崛起的新希望
有些事物,自打一诞生,就注定要担负起非凡的使命,尤其是在一个伟大的时代里。郑东新区就是这样,自打她一诞生,就注定要升华为郑州新区,就注定要成为郑州、河南的一张闪亮名片,就注定要成为郑州都市区发展的领头羊,就注定要成为河南发展的领跑者,就注定要成为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历史,提供给了郑州新区这样难得的历史机遇;历史,赋予了郑州新区这样伟大的历史使命。
郑州新区,一个骄傲的名字。她,为什么能让郑州市民引以为豪?
她,西连郑州中心城区,东临开封,北依黄河,南至郑州国际机场,总面积约1840平方公里。
她,下辖五区一县,即郑东新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牟产业园区、郑州航空港区、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和中牟县。
她,发展定位是建设“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先导示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现代复合型城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环境优美宜居区和区域服务中心。
她,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195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400万,其中城区人口323万,小城镇区人口45万,区域内农村人口减少至32万。
数字,仍然不能为我们展示郑州新区的全貌,她的规划设计,才是更让人称道的所在。
她,采取科学、协调的轴线组团发展模式,形成“两轴两带八组团”完善、美好的发展格局。“两轴”:一是东西走向的郑汴一体化产业发展轴,一是南北走向的郑东—航空港经济发展轴;“两带”:沿黄旅游产业带、东南部生态农业产业带;“八组团”:郑东新区、经开区、航空港、白沙组团、刘集组团、九龙组团、中牟组团、姚家现代农业组团。
根据产业定位,郑州新区确定了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物流贸易业、电子信息业、文化旅游业、食品加工业、都市型现代农业等六大支柱产业。
郑东新区,主要发展金融、会展、总部经济、物流商务和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
经开区,主要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和现代物流;
航空港区,主要发展临空产业、航空物流、食品加工;
白沙组团,主要发展科技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
刘集组团,主要发展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和旅游服务;
九龙组团,主要发展物流服务业及其亲和性产业;
中牟组团,主要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生产、现代服务业;
姚家现代农业组团,主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博览交易。
此外,新区还将布局沿黄河生态、旅游产业,在东南部发展高效农业。
今天,在这个2011年的春天里,在这个郑州都市区建设元年的春天里,在这个中原经济区建设元年的春天里,让我们用崭新的眼光再次凝视郑州新区,用发展的目光重新认识郑州新区。
一座和传统城市样貌完全不同的新城,绝不仅仅是为了像样板间那样供人参观与赞叹的,而是,不凡的样貌传达出了她的诉求与追求:我是新新城市,城市建设理念新、经济发展方式新、社会管理方式新、管理者领导方式新。
城市建设理念新——
郑州新区以城市的高级发展形态——复合城市为理念,追求一、二、三产业复合发展,体制、产业、空间、功能、生态等复合发展。
复合型城区是一个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的经济发展区,通过功能复合、产业复合、生态复合、空间复合、体制复合等“五大复合”,建成一个“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居在林中”的现代化新城。
复合型城区发展理念有效解决了传统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强调功能分区造成的产业孤立、钟摆式交通、能源耗费;“摊大饼”式扩张造成的生态恶化、城市中心拥堵等问题。
复合型城区总的建设理念包括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组团式发展,形成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一、二、三产业复合,土地集约使用,生产、服务、人居功能兼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作为复合型城区的代表,郑州新区按照产业布局分布,郑州新区规划八个组团,组团之间又有许多小组团,组团里有产业,可居住,就像一个个设施齐全的小城。而一个个组团被绿树、田地、河流包围——郑州新区在组团之间预留了2公里的“生态廊道”,之间有快速公交、城际铁路通过,居民出行方便,居住幽雅。
经济发展方式新——
郑州新区的定位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和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目标初定为力争在2020年建设成为现代产业集聚区、现代复合型新区、城乡统筹改革发展试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环境优美宜居区和区域服务中心,在全省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区域振兴的核心是城市化的关联带动效应,自身发展完备的郑州新区,其辐射带动作用几何?
2009年8月2日,全球最大代工厂富士康位于郑州新区的工厂举行投产仪式,未来富士康将在郑州新区建成拥有30万人的“城中城”,同时富士康还将在中牟、开封等地布局相关产业。专家认为,届时河南将会形成一条以郑州新区为中心的完整电子产业生产链条,这也意味着以河南为中心的区域将成为大陆工业新的布局重点。
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也将新的生产基地选在了郑州新区。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邱宗勋说:“以郑州为中心向外500公里画圆的话,将辐射周边4个多亿人口。按照消费地产化的理念趋势,郑州可以说是海马的最佳选择,海马(郑州)将建成四个生产厂,拟实现产能70万辆,这比海马总部的目标产能要高出一倍多。”
河南煤化工集团党委副书记谢金朝说:“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将郑州新区作为河南一号工程建设,对企业有重要的战略影响作用。河南煤化工将积极建设物流中心,并将培训中心、研发中心等都建在郑州新区。”
目前,入驻郑州新区的有荷兰飞利浦,德国敦豪,美国联邦快递、百事可乐、杜邦,日本日产,韩国LG以及我国台湾台塑集团、统一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已达42家。
社会管理方式新——
面对日新月异的城市,如何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成为郑州新区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郑州新区是一个由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所组成的大型复合系统,经济密集、产业密集、基础设施密集、人口密集、环境密集,人流、物流活跃,为了保持城市正常运作和可持续发展,三个子系统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经济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和环境再生产。
本月8日,市委书记连维良在调研郑州新区龙湖区域开发建设情况时指出,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社区服务中心,确保社区服务功能一步到位,力争新区的社区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走在全市前列。
就在几天前,参加河南网友“郑东行”的网友“八方哥哥”在大河网发表感言:透过镜头看郑东,满意是景。心中的感受不是一个“美”字可以表达。那是一种触动内心的震撼美,这种震撼,更来源于郑东人与新区的和谐美,快节奏的商务办公,熙熙攘攘的商业娱乐,悠然自得的休闲游览,随处可以感受到新区现代人的生活气息。
这话,也代表了郑州新区人的心声,是复合型城市魅力的真实体现。
管理者领导方式新——
围绕培育中原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增长极,历届省市领导都给予郑州新区以极大的关注和支持,国内外专家学者建言献策,不断对郑州新区美好愿景进行刷新、更新、创新,经历郑东新区——中原城市群——郑汴产业带——郑汴一体化——郑汴新区的多次嬗变。从决策者到执行者,从郑州的主城区到郑东新区,再到郑州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不断升华,道路不断延伸,城市在先进的理念中越变越大、越变越美、越变越强。
如今的郑州新区,体现绝快的“郑州速度”,展示辉煌的“古都嬗变”。
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国际一流的规划设计、全新的体制机制、给郑州新区的建设注入了动力和活力,新区建设一日千里。
仅仅用了16天,建设者们就完成了在出口加工区厂房的建造任务。
从申报到成功获批,中部地区唯一的综合保税区——新郑综合保税区只用了3个月……
正如市委书记连维良在接受河南日报记者采访时所说:“‘十一五’期间,郑州新区建设最突出。郑州新区,不仅是郑州,而且是河南发展的亮点。”
无限的过去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以现在为起点。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正在建设中的郑州新区良性循环,河南振兴的“一号工程”正在发力加速,中原崛起的“航空母舰”正在破浪前行。
环视郑州新区,郑州人已切实感觉到了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