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36版:观星台 上一版3  4下一版
菠 菜
换个角度看爱情
慢生活
好风景
他像一个传说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他像一个传说

□魏振强

时隔22年,第一次见到他,没想到是邂逅,在一个偏僻的小城。

他是送领导来开会的,而我正好在那里参加个活动。如果不是事先约好见面地点,在任何一个地方遇见,我怕是认不出他了。时光如同一把锉刀,刨去了他脸上的青春光泽,他满头的黑发已近掉得差不多,露出光亮的脑门。那晚,当地的朋友请我们在一个排挡里吃夜宵,他大口吞咽着啤酒,大声说着我们的过往,大声背着唐诗,我提醒他吃菜,其实是想阻止他说话,但没效果,我又说,等一会儿去我房间,我俩慢慢说,说到天亮也可以,但他还是止不住。“我喝酒时不喜欢吃菜,就喜欢说话。”他说。我跟朋友解释,他见到我太兴奋了,朋友们笑着,歪着头听他说。

1986年,我们七个年轻人同时分到皖东的一座县城教书。我们的单身宿舍就在学校的大门口,与他的家紧密相连。他常常到我们的宿舍里玩。他当时的形象多“潮”多“给力”啊,烫着个大大的爆炸头,皮上衣皮裤子皮靴,手里拎着杆猎枪,嘴上叼的是五六块钱一包的“希尔顿”、“万宝路”,而我们抽的最好的烟也不过五六毛钱一包的“团结”。

他是初中毕业后顶他父亲的职,进入饮食公司的,后来又做了承包人,月收入八九百块,是我们的十几倍。小小的县城里,他似乎无人不熟,有头有脸的,还有街头游手好闲的,都是他的“兄弟”。他的口头禅是:“有事,找我,我包着。”我同事的弟弟想参军,他帮着打通环节,搞成了;有人要去南京玩,他跟开长途车的人打声招呼,不要买票了;一位同事结婚时,没钱买家具,他说负责搞木材,后来果然不知从哪里弄来了许多木材……他比我们都小,但他似乎成了我们的“带头大哥”。

他喜欢“带头”,我猜测不光是性格原因,可能也有微妙的心理因素。他初中毕业,而我们中最差的也是大专毕业。为了显示自己有水平,他有时会“脱口而出”一些唐诗来,“天门中断楚江开”,“春江花月夜”,但难免会露馅,他就会拍拍脑门,说头天晚上酒喝多了,想不起来了,别人提醒他时,他又会一拍大腿,“哦,对对对,对对对……”

有一天,他神秘兮兮地要我们到他家玩,看个“好东西”。到了他家,他诡谲地笑着,让我们打扑克。我们拿起扑克时,傻了——那是一副印刷得非常精美、清晰的裸体扑克。问他从哪弄来的,他死活不说。我们貌似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玩着牌,其实每个人都是面色潮红,心里翻江倒海。

据说他后来还弄到了一盘黄带子,给这个人看给那个人看。看的人多了,就有风声漏了出去。公安找上门来了,带走了他,这一走,我就没见过他,罪名大概是“传播淫秽物品罪”,被判了五年。我后来才知道,公安曾严厉审问他,但他愣是没交代过任何一个看过那些“玩意儿”的人。我曾经设想过,假如他当时把我们交代出来了,我们那帮年轻人不说遭遇怎么重的惩罚,但落个处分什么的是非常可能的,我们至少不会像现在这样“干净”了。所以,有时说“谁比谁干净”,还真是扯不清。

他“出来”以后,工作丢了,年迈的父母不久也双双离世。吃饭是硬道理。虽然不少朋友今天请明天请,但那毕竟不是个事。我的一位同事的老婆当时担任了一家宾馆的负责人,让他去做厨师,他不去,原因是他觉得自己的名声不好,会给她带来口舌。他后来朝别人借了两千块钱,买了一辆马自达,在街上拉人,风里来雨里去,但也只能勉强糊口。

过了一些年,我昔日的一位同事做了一个单位的领导,把他聘到他那里做了司机,他才不需要到处“找钱”了。“你的那帮同事真够朋友。”他说。他又说谁谁在他“出来”的那天就请他吃饭,谁谁借给他的两千块钱他至今也没还,他现在不是还不起,但那时的两千块和现在的两千块不一样了,他也不好意思还了。我沉默许久,说,你做的对,这才是兄弟啊。

那天夜里,他和我坐在宾馆的房间里,说着往日的一个个细节、故事,让我感觉时光又流了回来。第二天临走时,他对我说,老魏,你回老家的时候,肯定有一些“有头有脸”的人要请你吃饭,我就不请了,但到时一定要把我叫着啊!这话让我有些伤感,曾经那么好面子、风光的人,如今显然没认为自己是个“有头有脸”的人了。

我后来把他的故事说给好几个人听,一位朋友说:“他好像是个传说。”这话一下子击中了我。我今天拿这话做了标题,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算是给自己做了提醒——我有幸见证过一个“传说”,而他会让我在想起的时候,内心升腾起暖意。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